•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王晶
  
学术与研究
2023年66期
南京耕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新兴的信息科技正在飞速崛起,并且正在逐步和传统行业相结合,它已经转化为推动中国数码经济增长和引导全球产业转型的主要因素。本文专注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主要领域,总结近年来中国新兴的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情况,并着重分析了产业整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关键的技术、融合途径和信息安全方面,给出了推动中国新兴的信息科技产业深度整合的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产业融合

0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为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加速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党的二十大进一步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报告清晰地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并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新的增长动力。但我国仍面临关键性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不明确、信息技术融合隐含安全风险等问题,制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上发展。本文根据中国当前的新型信息科技的发展情况,全面理解并掌握了融合创新所引发的机会和难题,寻找适应中国实际的产业融合发展途径,以此作为进一步挖掘产业整合的增长空间的重要参照。

1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态势

1.1 产业规模快速提升

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度增长率高达11.6%,其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九年保持领先地位;同时,软件与信息科技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也上升到了9.5万亿元,年度增幅高达16%,这一数字在全国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表明新一代的信息科技产业正在稳健地提升其规模效应。在这些方面,我们的信息通讯系统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我们的国家也是首个采用自主构架方法来大规模构筑5G网络的国家。到2021年为止,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主要产业的总体规模已经增长到10749亿元;大数据产业的总体规模已经突破1.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已经上升到28%;人工智能产业的总体规模已经增长到4041亿元;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猛烈,其市场总量已经增长到3229亿元,自2012年起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超越30%;区块链产业的总体规模已经增长到65亿元。相较于去年,其增幅达到了30%。

1.2技术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云计算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对信息科技的软硬件进行了优化和革新,显著地增强了生产力,这也是在全球数字经济环境中,中国公司实施数字化变革的不二之选。同时,移动通讯科技也完成了从3G至5G的飞跃式发展,并正在积极拓宽至6G,以此来推动核心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在2021年底,中国的区块链公司总数已经升至1064家,这标志着该领域的产业链正在逐渐建立。同时,新兴的信息科技的知识产权申请也在持续上升,这也表明了该领域的创新实力正在取得重大的突破。在2021年,中国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发明专利授予上位列全球第一,而在区块链的专利申请中,中国的份额已经超越了84%,5G的关键专利也是全球第一。这显示出中国的创新实力有了显著的增长。公司的创新能力实现了突破,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500多家专注于“专精特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

1.3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

5G、AI、区块链等最新的信息科技,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正在引领着传统工业体系的智能化转型,并催生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创新产业。智能制造设备结合AI算法和5G模块,不断优化自我识别、即时改进以及群体协作等功能,从而显著增强智能分析和交流能力;工业软件结合AI算法,通过数据解析和建模来提高机理模型的准确性和效能。增强了分析决策的准确度和独立性;工业自动化设备消除了信息科技与操作科技之间的隔阂,使得设备和信息系统能够无缝衔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公司的生产成本。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持续进步和扩张,新的商业形态和模式也逐渐涌现。根据最近的统计,我国拥有特定地理位置和行业影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达到了100个以上,其所连接的设备总数也超越了7600万台套。同时,“5G+工业互联网”的项目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其中包括1800个,这些项目涵盖了20多个关键的国家经济领域,例如航空、矿业、冶金、港口和电力。此外,像数字化工厂、智慧型电源、共享制造这样的创新产品、商业形态和模式也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随着整体发展的推进,公司的数码化改革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

1.4融合创新持续深化

在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两大国家重大战略的引领下,以新一代IT为主导的整合运用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塑造行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有效支持。目前,新一代IT与制造业的整合发展已经步入了创新突破、深度渗透、广泛应用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部分公司的整合基础已经稳固,初步达到了环节信息化,工作焦点正逐渐从单项突破向整体集成转变。领航试验的数量扩大,方向也变得更为多元化。在2022年,工信部公布的新一代信息科技和制造业的整合发展试验项目从2021年的194个扩充至215个,首次确定“数字引导”的公司路径,致力于塑造制造行业的数码化改革典范。同时,如云计算、大数据、AI、区块链等先进的信息科技也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健康、交通、能源等各个行业,并且持续出现各种独特环境中的解决策略,构建出一系列具备典范意义的创新模式。新兴的如汽车电子、智能安全、智能健康照护等领域已经获得了显著的进步。

2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

在人工智能行业,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革命性、进步性的技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全球的大公司垄断其进步。像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这样的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大部分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而深度学习的理论架构、新的学习模式等革命性的技术,则主要由世界上的一些科技大公司控制。尽管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全球知名的研究成果,但是他们还没能达到引导核心科研的水平。目前,我们的科研创新主要依赖于对既有科研成果的改进以及对其进行工程应用。在区块链行业,由于系统内的业务量急剧扩大,对于需要大量并发和大量存储证据的应用环境,延迟交易和低吞吐量等性能问题变得更为突出。目前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效的共识机制,以扩大区块链技术的适用范围。

2.2融合发展路径不明确

各个领域、地区和集团的数字化根基各异,发展差距显著。比如,像农业和工业这样的传统行业还在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关键的技术和工艺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整合发展模式,而相对较弱的数字基础也无法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实施需求。另外,初期使用新兴的信息科技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其回报率难以衡量。在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但由于市场规模有限、执行周期不清晰、人才匮乏等因素,实现融合探索的困难程度较高,数字化转型也相对滞后。虽然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但目前仅限于部分企业的零星尝试,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还只停留在部分制造环节或者制造领域,缺乏对融合发展经验的积累和提炼。

2.3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随着政府和市场的联合驱动,某些传统产业的结构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利用最新的信息科技来促使公司实现数字化的改革和提高。然而,这些公司现有的安全技术措施却无法有力地抵御如网络、平台和数据的各种风险。近些年,关于主要的信息系统与基础设备的网络攻击案例屡见不鲜,给全球众多领域的著名公司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新兴的信息科技主要通过快速更新的方式进行开发,但是其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以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例,目前的核心深度学习算法在解释力、稳健性、偏见和歧视等方面都有所不足,对于数据样本的依赖性也较强,这些算法需要人为介入,如果直接在工业等领域进行整合使用,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3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对策

3.1 不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全球顶级的核心技术和整合发展的研究中心。针对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逐个拆解,集结资源克服数字化共性技术的挑战,深入推进与公司的协作创新机制,勇于面对困难,加快尖端技术的自我探索,促进产业化的广泛应用。我们应该激励并指导“领头羊”公司,增强关键的前沿核心技术的开发,坚定地走在原创的道路上,深入挖掘,以此来提高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并且要确保在新一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鼓励优秀的公司与科研机构一起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指导产学研用的协作,一起进行技术的研发、实验验证以及产业化的运用,以此加速产业整合的标准的探索和设定,提高技术产品的完善度以及其应用推广的能力。

3.2探索多层次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智能制造领域,我们首先将焦点放在高端装备、汽车生产、电子信息等分散的行业上,逐步、逐层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实施关键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整合使用,创建了一系列独特的整合计划。我们针对原材料、设备生产、消费品等产业整合的主要领域的核心需求,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环节以及领域的传播模式,并结合不同产业的差异化发展特性,设计出“长短相结合”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计划。寻找一种科学、灵活且针对性强的整合发展方式。推动建立产业整合发展的国家示范区,打造立体化的试点示范系统,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寻找融合发展的标准化、模块化、精确化推广途径,促使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参与到整合发展的框架中。

3.3 完善网络安全爆炸体系

我们需要提升工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备的安全保护,进一步完善行业的网络安全缺陷管控,构筑一个持久的、封闭的管理模式。根据各个行业的独特性质,我们需要构筑一个安全的防护结构,实施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改进我们的安全检查系统。我们需要从找出、辨认、预防和削弱风险开始,以此来全方位地增强整个系统的安全保证。寻找信息安全的交流方法,以增强资源的使用和分享,构建实时的安全防护机制,增强协同防范和保障,从而有效减少信息外泄的危害,推动传统产业的数码化改革和升级。积极推行一系列的先行试点,以满足新一代信息科技行业的整体防护要求,普及先进的网络安全防御方法,为公司提供高效的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以此来全方位增强传统行业的信息安全实力。

4 结论

随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与各行各业相结合的新态势,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从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及融合创新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并分析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在技术创新、融合途径和信息安全方面,给出了推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战略价值和对策建议[J].新型工业化, 2023, 13(4):24-28.

[2]公静,祁麟,王子帅,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新型工业化, 2020, 10(5):3.

[3]贺俊程,谭君崇,王伟兵,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15(72):5.

[4]黄轲张卫华文璋.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其对策研究——以南宁市5G发展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1, 019(001):P.27-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