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组块理论的小学语文第二学段“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与实施

班爱芬
  
学术与研究
2024年20期
桂林市民主小学 541002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而组块既是一个记忆单位,也是一种记忆策略,还是一种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薛法根提出的语文组块教学便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基于组块原理的教学策略。他认为“语文组块教学不停留于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也不满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着眼于深层次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与认知结构,关键在于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无论是自主、合作还是探究,究其学习的心理机制而言,都是一种联结性学习”。联结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重构知识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改进认知结构和心智的模式。“在学科之间或学科与生活之间运用联结学习,可以实现学科的跨界统整”[2]。基于组块理论探讨跨学科学习,是突破目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跨而不融”“拼盘学习”的关键。

一、跨学科学习目前存在的误区

1.拼盘学习。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为跨而跨”,“有跨无联”,常常变成了多学科主题拼盘学习。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时,设计“动物”主题的跨学科学习,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阅读名作家写的有关动物的文章,科学老师带着学生观察动物,美术老师教学生画动物,劳动老师指导学生养小动物。这样的跨学科学习虽然有多个学科参与同一主题的学习,但是缺乏目标导向,没有设计需要多学科支撑解决的核心问题,学科之间缺乏知识联结,因此不能实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的。

2.跨而不融。语文跨学科教学时,教师有时会为了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而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例如教师在教三年级下册《燕子》时,为了进行跨学科学习,课堂导入时播放歌曲《小燕子》,随后就进入了课文学习。歌曲优美的旋律虽然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歌中所唱的“小燕子穿花衣”显然和课文中描写的“一身乌黑的羽毛”是有出入的,音乐的介入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语文问题,反而带来了问题,这样的跨学科学习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以“春天与花儿相约”主题跨学科学习为例进行阐释。

1.联系生活定主题,探寻学科“联结点”。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春天,百花争艳,花儿是春天里当之无愧的主角。以“春天与花儿相约”为主题,探寻各学科的联结点:语文课上梳理含“花”的古诗词,举办“飞花令”;科学课上观察花的外观特征,探索花的内部结构,并运用观察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劳动课上学习制作鲜花饼,并撰写鲜花饼的菜谱;美术课上设计“春天与花儿相约”古诗书签……围绕花儿,各学科确定主题内容,并且特别突出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观察思考提问题,制定合理总目标。以“春天与花儿相约”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就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提出这些问题:语文学科——古诗词中有哪些诗句是含有“花”字的?科学学科——花的结构是怎样的?哪些花可以食用?劳动学科——鲜花饼是怎么制作的……根据问题设计总体目标:欣赏花儿的美丽,探索花儿的奥秘,品尝花儿的美味。各学科教学相融合,协同支撑解决问题。例如,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对花儿进行科学观察记录,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并梳理与花儿有关的古诗词,美术老师则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写生,并制作成古诗书签。

3.引用合理媒介,支持跨学科学习。在“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要突破教材这种单一的纸质媒介,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之间灵活转换,更高效地提取信息,提升核心素养。在“春天与花儿相约”主题跨学科学习中,师生可以合作建立小学课文古诗词库,并从诗词库中搜索含“花”的古诗词,从而快速进行梳理;在认识花的内部结构时,可以观看相应科普视频直观认识,再通过亲自观察加深体验,或者产生质疑,这样学生的认知就更深刻……

4.创新评价方式,检验跨学科学习成果。跨学科学习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指出改进方向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同时要突破以往的以学习结果评等级的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机制,以激励他们继续参与跨学科学习。在“春天与花儿相约”主题跨学科学习中,就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举办“飞花令”、花儿美食品鉴会、花儿古诗书签义卖活动、花儿观察日记展、花儿歌曲大联唱……在师生们共同欣赏、分享品尝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跨学科学习获得了极大的肯定,这样的评价方式打破了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既释放了师生的压力,又激励了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

总体而言,新课标引领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跨学科学习,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更新鲜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由此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基于组块理论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能够促进有效跨学科学习的开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薛法根.组块教学:指向言语智能发展[J].语文建设,2016(8):28,30,3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