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践行陶行知“三大理念”?促幼儿文明礼仪养成

张欢
  
学术与研究
2023年35期
常州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礼仪教育是引导、规范幼儿言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孩子年龄较小,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需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陶行知“三大理念”主张将教育融于生活、走进社会、达成知行合一,这正与礼仪教育的理念相契合。因此,本文将对陶行知“三大理念”在引领幼儿文明礼仪养成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旨在通过突出生活化、强调体验性和注重家园合作等策略,提高幼儿园德育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三大理念”;幼儿园;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是引导、规范幼儿言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可见,幼儿阶段是文明礼仪养成的的重要时期。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幼儿园礼仪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加符合幼儿成长和发展需求。陶行知“三大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与礼仪教育相契合,有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文明礼貌风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探讨陶行知“三大理念”促进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应用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三大理念”对于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回归生活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中,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指引我们在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时,应回归生活,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特点。选择的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生长和发展需求,并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因材施教,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礼仪学习效果。同时,利用幼儿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日常活动开展礼仪教育,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到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提高对文明礼仪的认知,促进幼儿学习效果最大化。如:我们在晨间接待、娃娃家区角游戏、园区参观展示活动等不同的真实情境中,渗透礼貌教育,从细节浸润而非言语说教,达成教育目标。

(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内化于心

礼仪既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我们在开展礼仪教育的同时,也是希望幼儿能够将这些行为内化于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行知“三大理念”中的“教学做合一”在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中处处体现。我们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实际操作、真实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素养[1]。如“光盘打卡”“有序排队”等活动都是在日复一日地坚持和践行我们的礼仪教育,最终内化成孩子心中的礼仪素养。

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中践行陶行知“三大理念”的应用策略

(一)文明礼仪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文明礼仪教育中包含秩序、言行举止、体态礼仪和交友礼仪等多种元素,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较大影响。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中,教师进行生活教育,全面渗透主题式课程,将集体活动、日常游戏和一日生活有机结合,帮助幼儿实现知行合一。如:我们开展仪表之礼的教育过程渗透幼儿在园的三年生活,分年龄段循序渐进地展开。小班我们注重衣服整洁、中班更重视体态端正、大班则是引导幼儿关注个人物品的摆放。年龄不同,我们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不一样。小班我们会合理应用多种生活场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和幼儿们一起学习简单易懂的儿歌。在游戏时,学习穿衣、叠衣、扣纽扣和拉拉链等生活技能。在午睡后,鼓励幼儿自主穿衣、整理。在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仪表之礼,树立干净整洁的形象。

现实生活中的优秀典型能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理念,因此,教师在生活教育中,应当重视榜样教育对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引领,这个榜样既可以是老师以身作则,也可以是寻找孩子中的“闪光点”。例如: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在完成活动之后,观察幼儿的具体表现,部分幼儿会自觉捡起遗留的垃圾,教师将他们当做榜样,向其他幼儿进行正向引导,让幼儿积极学习,并理解讲卫生、讲文明的重要意义。

(二)文明礼仪教育走向家庭社会

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全面落实“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充分发挥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更多注重家园共育。如我们在餐饮之礼引导幼儿要珍惜粮食,在园我们开展“光盘打卡”活动。同时,我们还向每位孩子的家庭发出倡议,号召孩子们的家庭和我们一起“光盘行动”。做到教育一代人,影响两代人!另外,我们还可以挖掘家长和社会中隐藏的教育力量,实现教师和家长的行为、理念同步,进一步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发挥本地教育资源的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共同组织,带领幼儿真正走进田间,通过社会实践,学会如何辨识麦穗、麦芒,并借助PPT向幼儿讲授小麦生长的全过程,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小麦的具体用途,并在田间感受到农民的辛勤劳动,逐渐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帮助幼儿体验更多知识,为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提供更多支持。同时,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是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念引领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好帮手。

(三)文明礼仪教育注重深度体验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这一理念指出,我们应当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在真实情境下体验感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经验,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了解感受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文明小卫士”的活动。大班孩子们自主报名,轮流在门口迎接自己的同伴。用文明的语言、整洁的仪态欢迎大家的到来,开启一天好心情。他们还会关爱弟弟妹妹,帮助部分小班的弟弟妹妹寻找自己的班级、拎一些较重的东西。同时学习整理,兼顾阅读大厅的书籍整理工作,并随手把周围的垃圾扔进垃圾桶,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结语: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应在陶行知“三大理念”的指导下,创新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相关的道德素养提高,提升幼儿园德育工作质量。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是将道德规范变成幼儿的自觉行为,最终变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需要长期的教育引导和环境沁润,需要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菁菁. 践行陶行知”三大理念”引领幼儿文明礼仪养成[J]. 精品生活,2022,28(20):94-96.

[2]张红. 幼儿园文明礼仪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23(2):96-98.

[3]张正芳. 践行陶行知“三大理念” 引领幼儿文明礼仪养成[J]. 新智慧,2021(22):29-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