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安全意识构建路径浅析
摘要:幼儿安全意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况,但是,幼儿自身的心理和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幼儿的安全意识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幼儿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安全意识构建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班幼儿安全意识欠缺的原因,最后得出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安全意识构建路径,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家园共育;大班幼儿安全意识;原因;构建路径
幼儿园是每个人接受系统教育的起点,也是人生中重要的启蒙阶段。幼儿时期身心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未来三观的构建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加强幼儿园安全意识教育至关重要。随着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应当整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资源,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下切实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安全意识构建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安全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由于幼儿的特殊性,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有限,对事物的认知不足,安全意识也相对薄弱。只有确保幼儿的身心安全,才能开展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启蒙的目标。只有在安全教育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班幼儿安全意识欠缺的原因
(一)大班幼儿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欠缺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许多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进行幼儿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但实际上,真正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次数相对较少。一学期下来,关于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和时间都相对不足,导致幼儿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也导致幼儿对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知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安全意识教育效果。因此,幼儿教师们应该充分重视幼儿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加强相关教育的内容与频次,以培养幼儿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内容单一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户外活动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教育环节。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只注重开展室内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这导致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生活中的实际安全需求,无法构建理想化、高效化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教师缺乏结合幼儿兴趣爱好来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经验,根本无法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安全教育学习中去。这种情况存在着教育认识和教育行为不相符的问题,无法展示出知行合一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户外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并且探索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三)教育活动脱离大班幼儿生活
在当前的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将教育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然而,一些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将安全隐患和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导致幼儿学习安全意识教育知识时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安全意识构建路径
(一)构建大班幼儿安全意识环境氛围
构建良好的大班幼儿安全意识环境氛围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幼儿园应该非常关注对物质环境的创设。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各种安全标志的含义,并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画下来,如“易燃易爆”、“注意行人”、“小心触电”等。通过这些安全标志和活动,幼儿们可以认识并掌握常见的安全标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应该非常关注对非物质环境的创设。非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教师、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对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幼儿园和家庭保障幼儿安全的相关措施等。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安全培训、讲座等活动,充实教师和家长的安全知识储备,训练教师和家长的应急救护技能,增强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这样,幼儿们就在耳濡目染之下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创设家园共育沟通交流机制
家园共育中,有效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幼儿园应积极寻找家园双方在幼儿安全意识培养方面的契合点,建立完善的家园沟通渠道和共育沟通交流机制,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承担着帮助幼儿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的责任。为此,幼儿园可定期举办家长育儿教育沙龙,让家长将与幼儿之间交流的困惑和成就总结出来,进行分享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经典育儿案例分享到家长群中供家长分析,锻炼家长对育儿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这不仅促进了家长对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教育观念的形成。
(三)丰富大班幼儿安全意识培养活动
为了让幼儿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层面的安全教育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幼儿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心理准备,随时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幼儿成长发展的行为现状。
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以便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不同场所的行为表现情况,并对幼儿的行为、心理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分析。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行为教育计划,保障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符合自身能力水平的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情况,并将其与幼儿之前的行为进行对比,总结幼儿的成长发展情况,并找出幼儿需要提升的能力点。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实现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结语
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是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必需品。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课程时,应注重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联系幼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详细说明教育活动的组织目的和需要家长配合的教育内容,获得家长的支持,提升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陈娜.家园通力合作安全保驾护航——谈幼儿园的安全工作[J].教育观察,2018(24).
[2]李蓉.筑牢安全防线呵护生命成长——幼儿安全知识和自护能力情况的调查及安全教育方案的调整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