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校社协同,共绘入学准备“同心圆”

——指导家庭开展入学准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戴文娇
  
学术与研究
2024年22期
武汉市常青童馨幼儿园 430048

摘要:社区是家庭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担负着未成年人教育的责任,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实践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探寻家校社协同与幼儿入学准备的链接,指导家庭开展入学准备教育,我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理念为价值引领,利用党员下沉、干部挂职等社区志愿服务的契机,带领家长和幼儿主动深入社区,与社区联合开展了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建活动,为指导家庭做好入学准备提供了有效支持。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入学准备;家庭指导

一、家校社协同,指导家庭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实践案例

(一)共建心育共同体,让“身心健康”成为共识

为进一步做好辖区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我园所在社区居委会会定期组织居民开展育儿公益讲座以及健康、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在了解到这个信息后,主动提出与社区共建,校社资源共享,为我班家长拓宽学习、实践渠道。

提前了解每一期公益讲座主题,帮助家长进行筛选,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现场,和专家面对面沟通,助力家长科学解读孩子情绪、引导孩子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理解家庭教育中规矩和爱的融合,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为孩子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社区党委书记的支持下,为家长开设“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入学准备专题讲座,帮助家长厘清“入学准备”概念,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二)共商儿童议事会,让“独立自主”成为共鸣

为更好地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今年5月社区发出“常青花园第五社区小喇叭议事会”成员招募公告,鼓励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活动,鼓励家长为议事会的发展建言献策。我组织班级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借助议事会的平台凝聚家长力量,支持和指导孩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儿童议事会倡导儿童友好理念,家长需鼓励孩子经常走出家门,多看、多听、多思,当好“小小观察员”;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提出促进社区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当好“小小代言人”。于是,我班家长定期带孩子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公益项目,鼓励孩子做建设美丽社区的小主人,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并引导孩子尊重身边的劳动者,学会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家校社联合开展的“防灾减灾,安全‘童’行”安全教育活动和“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安全实践活动,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孩子的生活准备赋能。

(三)共筑感恩生日会,让“友好交往”成为共律

作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志愿者,依托社区惠民项目“筑梦成长计划”,组织策划了多场感恩生日会,以新颖的亲子活动形式为班级孩子过集体生日,活动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围绕孩子社会交往、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要素,将生日会设计为“团队破冰”“我的风采秀”“游戏小达人”“爱的互动”“甜蜜分享”五个环节,指导家长在每个环节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团队破冰游戏家长引导孩子结交新朋友,培养集体荣誉感;孩子自我展示环节,家长鼓励孩子认真准备,自信展现;挑战通关游戏中,家长共同参与,帮助孩子强化任务意识,提升执行能力。以生日会为载体,家长们能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孩子有效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合作意识,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渗透社会准备教育。

(四)共度社区书香月,让“喜爱阅读”成为共赏

为提质儿童阅读空间,在书香月推动了儿童友好“微空间”建设,打造了社区儿童书屋,并在家长群广泛宣传,让这里成为家长、孩子们家门口可自主阅读、借书、学习的三维立体空间。为不断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书籍,我班家长发起了图书捐赠活动,向社区爱心捐赠儿童图书近千本,捐书筑梦,共润书香,家长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片更广阔的书香天地。紧接着,我班举办了亲子读书沙龙,为家长们讲解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及3-6岁儿童喜欢的读物类型,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进行阅读,并以身作则,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共度书香月,有效引导了家长成为孩子阅读中的助力,为孩子“爱读书、悦学习”奠基。

二、家校社协同,指导家庭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实施成效

(一)家长观念转变:科学解读入学准备

通过一系列讲座和实践,家长缓解了自身的焦虑,了解了“入学准备”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要配合幼儿园一起帮助孩子全方位多方面的做好准备。家长了解到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懂得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勇于挑战,引导孩子友好交往、热爱集体等,还会以身作则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二)家长行为转变:陪伴孩子一同成长

在丰富的入学准备教育活动中,家长感受到了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愉悦,也从孩子们的喜悦和成长里体会到了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后期家校社的联合活动,家长积极性更强了,他们带着孩子参加风筝节,和孩子一起放风筝,享受奔跑的快乐;他们鼓励孩子参加“家门口的小游园”logo设计活动,激发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他们陪伴孩子参加交通石墩彩绘,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班级部分青年家长成为了社区的志愿骨干,带领孩子一同为社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三)幼儿成长

引社会资源活水来,浇协同育人生态圈。家校社的合力,为孩子成长创设了机会、搭建了平台,让孩子有热情尝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勇气挑战复杂多变的任务。他们知道爱护身体,保持健康,学会了独立自主,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喜爱阅读,懂得认真倾听,在综合素质上得到了明显提升,为适应小学储备了更多的能量。

三、结语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能单独胜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家校社合力,共绘入学准备“同心圆”,能助力孩子做好最全面的入学准备,也推动着幼儿、家长、教师三者共同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储朝晖.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策略[J]. 人民教育,2021(08):33-3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