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铁道车辆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1+X”证书制度与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下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从而为铁道车辆检修行业培养符合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复合型、高技能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社会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原有职业教育下培养的局限于某一领域的“生产工人”已不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国家针对现有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并提出了“1+X”证书制度,让职业教育能够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兼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拥有创新发展能力、适应多领域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人才”。
同样,作为传统行业的典型代表——铁路运输业也面临着重大变革。自2013年铁路体制改革以来,铁路不断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旅客需求为目标,采取了多项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在硬件方面铁路不断加大创新加大投入,因此铁路车辆也迎来了一波技术升级的高峰期。随着铁路车辆技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车辆检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模式下培养的单一技能型车辆检修人员,无论从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车辆检修作业的需求。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1+X”证书制度与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如何为铁道车辆检修行业培养符合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从而指导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二、研究综述
自2019年1月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国内学者纷纷开始基于“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但由于时间尚短,研究积累比较薄弱。截止当前,在知网中以“1+X证书制度”和“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发现仅收录此类论文148篇,研究主要聚焦于“1+X”证书制度内涵研究、基于“1+X”证书制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的研究。国内关于“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较为全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1)对于“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定位认识不够准确,仅从“复合型”和“高技能”中某一方面出发,片面的考虑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广又深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研究不足;
(2)“1+X”证书制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还不够,大都停留在策略研究层面,还未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流程与思路
“1+X”证书制度是一种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结合CBET(能力本位教育和训练)理念探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制定过程分为三部分,思路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铁道车辆校企现状研究
(1)铁道车辆检修行业人才需求研究
从企业职工岗位职责、职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调研,以发展的视角分析车辆检修行业对于职工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并依此确定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
(2)高职院校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①对高职院校铁道车辆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场所、教学资源等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专业建设现状;
②结合行业调研,分析铁道车辆专业现有培养模式所输出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3)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以铁道车辆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作为研究主体,结合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对英语、计算机、机械、电气等领域的证书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研。
第二部分:“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研究
(1)“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涵研究
对“1+X”证书制度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
(2)“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施条件研究
分析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者分别需要承担的任务或工作。
(3)“1+X”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性研究
以高职院校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与“1+X”证书制度进行融合性研究,并针对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为下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部分: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制订
(1)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研究
根据铁道车辆校企现状研究,并结合“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性研究成果,确定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制订要统筹考虑目标可行性、就业竞争力、就业广度以及长远发展等因素。
通过对培养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学生在素质、知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完成培养规格的研究。
(2)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课程体系的研究按如下三步进行:
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选择。根据培养目标,并统筹考虑学时、成本、可行性等方面,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中选取合适的证书。
②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与所选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课程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选修)四部分进行分类设置。课程的设置要成体系,相互联系而不重复冗长;课程与证书之间要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③学时安排。根据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证书的考核要求,对各理论、实训版块进行学时安排。
参考文献
[1]徐峰.浅议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
[2]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
[3]沈净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制度结合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4]邵名果,李传伟.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
[5]彭小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难点与方略[J].教育与职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