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实践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本文从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入手,探讨了选择适切的数学项目、合理设计项目学习流程、创设协作互助学习环境三个方面的实践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课堂实践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和投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项目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项目式学习提倡小组协作、互助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交流,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项目,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实践策略
(一)选择适切的数学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项目主题,把握项目难度,注重项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一方面,所选择的项目要与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价值。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和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项目难度要适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又要避免过于复杂、超出学生认知水平而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项目难度,在“跳一跳够得着”中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教师还要注重项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力求创新性、开放性,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项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精心选择数学项目,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数学视野,努力为学生提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乐于思考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合理设计项目学习流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项目任务,明确项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呈现项目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明确项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探究计划。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数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支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要组织学生对项目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评价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学生通过集体交流,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相交线》为例,可以设计一个"探秘相交线"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实例,如铁轨交叉、道路平交等,引出"什么是相交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相交,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和策略。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比较等方式,初步探索相交线的特征。为学生提供直尺、量角器等学习工具,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研究相交线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组织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学生通过展示、讲解、评议等环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方法,明确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设协作互助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交流与反思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小组协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分享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反思总结,鼓励学生通过回顾项目学习的过程,梳理知识技能,评价学习效果,明确改进方向。学生在反思中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后续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然后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校园里新建一个喷泉,喷泉的水柱高度y与水平距离x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y=-0.1x²+2x来描述,请探究喷泉最高点的位置和高度,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要先在组内讨论二次函数y=-0.1x²+2x的性质,画出函数图像,找出对称轴的位置。然后利用公式求出顶点坐标,得到喷泉最高点的位置和高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互相提问、启发,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解决过程,鼓励学生质疑他人的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分享成果、展示方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方案的异同,评价方案的优劣。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可以归纳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反思自己在探究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吸取经验教训,通过这样一节项目式的数学课,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获得直接经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提升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方案分享展示时,增强表达与评价能力;在总结反思时,学会迁移知识、探究策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堂富有成效的数学课。
结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关键在于选择适切的项目,合理设计流程,营造协作互助的环境。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项目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交流反思,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切实贯彻项目式学习理念,把握项目式学习规律,才能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秉渊.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6):56-58.
[2] 刘环珠,郭衎. 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要点[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35):5-10. DOI:10.3969/j.issn.1674-4632.2023.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