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研究

刘明红
  
学术与研究
2024年33期
枣阳市太平镇双河小学 湖北襄阳 441205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该方法强调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和科技助力,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团队合作和多媒体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这些策略能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宝贵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然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日常生活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情境教学法逐渐受到重视。情境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情境中,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

1情境创设:融合生活,提升兴趣

情境教学强调在具体而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抽象概念难以理解的瓶颈。情境创设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从中挖掘出贴近生活的素材,构建富有情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材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互动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例如,可以将课堂设置成一个“蛋糕分配大会”的情境,每组学生都扮演一家蛋糕店的员工,负责将蛋糕平分给客户[1]。教师准备一些纸板蛋糕模型,标明相应的分数,让学生动手操作如何将一个完整的蛋糕平分成2份、4份或8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一部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不断地讨论和尝试,最终得出正确的分割方法和分数表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当蛋糕被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大小就越小,分数的分母越大,表示的部分就越小。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还能在互动中学会分数的运算。

2合作探究:团队学习,共同进步

团队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能互相学习,还能促进高层次的认知发展。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孤立学习模式,构建一个互动和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积极地互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合作探究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思维碰撞中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授《运算定律》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不同的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每组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验证并理解所分配到的运算定律。例如,分配到加法交换律的小组,可以通过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纸片等)的数目变化,验证a+b和b+a的结果是否相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小组内讨论其背后的数学原理[2]。结合律的小组可以通过组内成员排列不同的加法或乘法顺序,观察结果的一致性,并讨论结合律在运算中的重要性。分配律的小组则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如分配任务或资源的方式,探究a*(b+c)与ab + ac的关系。每组在完成探究活动后,需要制作一份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相应的运算定律。通过这种合作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科技助力:多媒体运用,增强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引入多媒体工具,如交互式白板、教育软件和虚拟现实,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地呈现出来,增强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数学原理,还可以通过动态演示、互动练习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3]。

在《图形与几何》这一教材内容中,多媒体的应用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使用交互式白板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和圆。通过动态演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些图形的边长、角度和对称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电子笔在白板上进行标注和测量,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几何软件,设计互动式的几何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软件中自由绘制和操作几何图形,观察图形在旋转、平移和缩放过程中的变化。这种互动式的探究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促进他们对几何概念的深刻理解。为了进一步增强互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于多媒体的分组活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平板电脑或虚拟现实设备进行探究,通过操作和测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即时获得反馈,修正错误,逐步掌握几何概念。多媒体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数学原理,还能够提供互动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以及科技助力等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情境创设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概念;合作探究通过团队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助力则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和互动。这些策略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将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值得在教育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璇,付树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低年级生活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案例[J].电脑迷, 2023(17):34-36.

[2]刘雅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案例分析[J].试题与研究, 2023(23):149-151.

[3]黄娜.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研究[J].教师博览, 2023(6):66-6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