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职机电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及产业革命的持续升级,国家和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缺口也在不断增大,机电应用作为中职当前最为热门的专业课程之一,在这一时代环境下也不可避免地迎来改革和创新。本文即聚焦于中职机电教育的现状,探寻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机电教育;新时代背景;改革;创新
机电专业是中职教育的重要领域,涵盖了电子技术、电气工程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培育出一批综合型机电人才,为推动国家机电领域建设作出贡献。然而,受制于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中职机电教育依旧暴露出学生兴趣薄弱、实践能力低下等突出问题,并日渐成为既阻碍学生个人发展及中职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不利因子。这一背景下,中职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更加优质的机电专业教学路径。
一、中职机电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教学模式相对固化
有效的教学模式决定着教学效果,而现阶段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模式普遍较为固化,主要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等。长期处于单一的学习模式中,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阻碍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且由于教学模式的局限,中职机电教学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课堂中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或者简单演示实验,而缺乏实践环节的设计,致使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不足,其实操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一旦面临复杂的现场问题便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
2.学生基础兴趣存在差异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差异较大,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均衡,如部分学生在基础课程上存在困难,难以跟上进度,而另一些学生则对学习充满热情,表现出色,这种差异使得教师在授课时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更多地关注于获得文凭,而非技能的提升,并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目标,而非长期发展。
二、中职机电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1. 加大校企合作,创新教学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产业学院不断地改革创新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教融合这一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愈发受到社会、政府、学校的关注,并在职业教育领域掀起浪潮。作为现阶段持续火热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即根据职业学校所设专业,将企业与专业密切结合,共同开展教育、培训、科研和创新等活动,构建而成的学校、企业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为机电专业内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在此环境中,通过参与真实的机电设备操作,学生可以了解行业操作流程、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因而,机电专业内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及实训机会,这些实习机会应涵盖不同工种和岗位,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机电行业的运作。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将直接参与工作的各个环节,基于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了解行业规范和要求,培养自我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为今后步入岗位打牢基础。
2.现代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方法
新时代下各类优秀的教学方法步入了中职机电专业,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信息化教学等,为中职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组织渠道,也为学生更加有效的汲取理论知识带来了机遇。例如,信息技术是当前较为火热的教学工具之一。在课堂中,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网络平台及计算机展开教学,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助力学生立体化汲取机电知识。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精细化讲解,实现学生的精准化、沉浸式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借助于幻灯片、视频等进行课堂教学,将电子器件、电路原理、电路板等抽象的概念以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机电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各类教学策略步入了教育领域的前端,中职教师也应该抓住时代机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机电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
3.重视项目实训,发展实践能力
项目实训是中职教育领域中最为常见的教学策略,也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际项目、实操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发展。实训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机电课程教学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机电行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学会独立进行一些机电操作、机电设备维护、制造及应用等,对学生的多元发展大有裨益。例如在“机床电气线路系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理论知识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问题解决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基地,让学生扮演维修工进行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断开熔断器,断开自锁触头”等,在实操和实践中,学生能够有效实现理论知识的融汇贯通,学习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4.仿真模拟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针对中职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仿真模拟以其独有的仿真性受到广泛关注。仿真模拟即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模拟器进行仿真模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和实验,如电路仿真、电子元器件模拟等。仿真模拟成本低、安全性高,通过虚拟环境进行仿真模拟,可以避免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设备损坏或元器件损耗等成本。仿真模拟可以使用模拟器斩,如单片机模拟器、数字电路模拟器等,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电子元器件、电子器件、电路板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数字电路测试等实验。也可以搭建虚拟实验室,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如头戴式显示器、手柄、体感装置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的拼接、测试、修理等实验,体验真实的电子实验过程。仿真实验可以在计算机上搭建虚拟环境,模拟各种实际的机电实验和应用场景,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和实验,提高电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结:
综上,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下,机电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进一步提高,培育出高质量的综合型机电人才,成为中职院校的主要目的。中职教师树立教学创新观念,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建立适应机电行业需求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邵丽蕾.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刍探 [J]. 成才之路, 2023, (14): 77-80.
[2]谭永明. 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策略[C]//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 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 202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