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钱春慧
  
学术与研究
2024年33期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和促进跨界融合等措施,可以全面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新质生产赋能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的结合,为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集中体现,以创新、知识、技术、信息等为核心要素,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强大的驱动力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一、理念革新激发艺术教育新动能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艺术教育理念迎来深刻变革。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从单一的艺术技能训练到综合性的艺术素养培养,这种教学理念的革新给艺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艺术教育理念革新。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创意和知识的价值,对人才的培养更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使得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艺传授和作品模仿,开始摒弃单一技能传授的模式,强调个性发展、多元融合和跨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引领艺术教育理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艺术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实、多元的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挑战传统观念,从而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和创造力的艺术人才。

2.艺术教育实践为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如虚拟实验室、数字艺术工作室等,通过搭建多元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深化艺术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创作能力。同时,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术教学的新形态,增强了艺术实践的即时反馈,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与艺术创作、表演和展览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艺术创作由构思到实现的全过程,将创作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创新成果,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提升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跨界融合引领艺术教育新格局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也深刻引领着艺术教育与其他专业和领域的跨界融合,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拓宽了艺术教育的视野和边界,为传统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解释和表达方式,还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1.跨学科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艺术专业应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如艺术与体育、文学、历史等的结合,打破学科壁垒,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实现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借助新质生产力的力量,艺术教育可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使艺术教育更加生动、直观。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课程内容,形成“艺术+科技”的特色课程体系,如智能音乐教育、数字艺术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体验。

2.跨领域融合发展。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复合型艺术人才,艺术教育将与其他领域产生更多的交集和融合点,实现艺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艺术教育相关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推动艺术教育的智能化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科技企业的艺术项目,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创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等方式,艺术教育将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助力艺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技术创新拓宽艺术教育新视野

依托新质生产力技术发展成果,拓宽艺术教育新视野,为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是当前艺术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引入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源,艺术教育得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其独特魅力。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开发在线艺术教育平台、数字艺术博物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并通过平台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对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些数字化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2.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作为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正逐步展现出其非凡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艺术教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需求,致力于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学习路径。通过艺术测评、兴趣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兴趣方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建议。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力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深度剖析,这些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学生学习状态的生动图景,为个性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未来,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艺术教育应依托“新”技术、贯彻“新”理念、展望“新”前景,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艺术教育教学结构优化升级和教学模式深度变革,拓展其功能边界和发展空间,深化其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与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艺术类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困惑和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KQCHZY21)。

作者简介:钱春慧(1986年—),性别:女,民族:汉,职称:讲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