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走近名家”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新课标下设置的六个任务群之一,本文以名家名篇阅读为突破点,深入分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提出“走近名家”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走近名家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
引言:
目前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思路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进行选文的编排,并未按学习任务群的思路进行编写。以语文要素为线索的教材中,尚无明确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线索,学习任务的分布也相对较零散。
基于新课标,一线语文老师如何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教学活动,尚存在诸多困惑。历经岁月风霜,名家笔尖凝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是人类文学长河里的珍宝,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以名家名篇为点,梳理教材编排之序,研读阶段发展之理,探寻实施践行之策,可以集约型地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兴趣激发、文化积淀、素养发展的目标,并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评的过程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一、基于新课标,建构任务群
在充分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每学期或学年,以部编版教材中一至两位著名作家为研读重点,从依据、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纬度精心设计,逐步形成课程校本化的建构与实施路径。
如三年级下期,根据课程总目标和第二学段目标,我们以课文《昆虫备忘录》为出发点,整合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以及金波主编的“给小学生读的大师经典”——《昆虫备忘录》,确立“走进生活大师”为主题,昆虫、植物、美食三个板块的阅读和表达形成系列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汪曾祺的作品,感受其文学魅力,并主动观察、感受自然与生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二、打通壁垒,有机融合
年级、学段甚至篇目之间,由于编排和教者等关系,往往被割裂而互不相关。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我们可以创新性地进行融合连接,有序推进。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延续与推进,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另一方面,该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观照。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少年闰土》可以借助《故乡》的写作背景及节选等资料,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好的故事》可以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作品评介,适当补充时代背景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借助相关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的人》可以借助前面三篇课文以及其他关于鲁迅的资料,读懂诗句,进一步了解鲁迅。
三、围绕主题,精心设计
《挑山工》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入选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学时,老师设计下列几个教学环节链:
首先,带领学生从初读《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等课文中了解单元主题——“人物品质”。接着,围绕本课,紧抓“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之处?”“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挑山工具有怎样的精神?你从挑山工的话中明白了什么?”三个问题串进行逐步探询,随机开展语文素养和基础知识学习。然后,结合“十岁生日”活动,将本年度读书节的主题确立为“读人”,以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为年级共读书目,让学生拓展阅读,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文章的异同、情节的差异、人物的特征……在自主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由此,学生由点及面地对“人”及其品质有了较为丰富的认知,并构建起一个个立体的形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刷子李》《泥人张》等篇目奠定更加宽厚的基础。
四、结合活动,全面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围绕学习任务群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全面、科学地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
如三年级“走进生活大师汪曾祺”的课程评价可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内容的完成情况、创意表达的分享情况等,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学生呈现的相关作品。
评价的内容为:1.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阅读的情况;2. 学生的简单复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分享阅读感受;3. 能从阅读材料中积累优美词句、精彩句段;4. 习作能写清楚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
具体的评价方式如下:
阅读总动员——阅读计划、读书笔记展示
舞台剧——《生活大师汪曾祺》
作品集——《我的植物朋友》
主题小报——《昆虫档案馆》
小小朗诵家——汪曾祺经典朗读大会
与美术学科结合的文创产品
五、结束语
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以“走近名家”为切入点,挖掘名家经典的内涵和价值,探索“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校本化具体实践路径,需要教师找准主题,选择丰富的阅读材料,构建任务群,根据学段与个体特点设计实践活动,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知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水平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琴.基于统编教材学习任务群1+X的语文教学群文阅读[J].科普童话,2020(04):28.
[2]李慧,付建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方略[J].四川教育,2022,No.784(20):47-48.
[3]周一贯.“大阅读”进阶:从“读一本书”到“读一套书”——兼评刘发建的“名家经典阅读观”[5]刘发建.“名家经典阅读周”微课程建设初探[J].小学语文教学,2017(19):9-12.
[4] 王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创造素养培育研究--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例[D]. 临沂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