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浸润的策略研究

陈静
  
学术与研究
2024年19期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215600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然成为当前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强化学生品格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场所。对此,教师有必要依托德育在课程中的渗透,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活动,让美好品格之花在学生的心底扎根发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德育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德育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等情况,导致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有限。然而,学科中浸润德育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将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环节有机整合,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阶段。通过德育的浸润,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让道德教育融入各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使学生更系统地接受德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在知识学习与品德养成上齐头并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真正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一、多元方法融合,激发活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推进德育浸润活动时,教师将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机融合,能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利用情境教学创设生动的场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道德情境;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组织体验式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道德的力量。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正确认识广告》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热门的电视广告片段,让学生谈谈对这个广告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随后,教师讲解广告的定义、形式、作用等基础知识,并借助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广告?这些广告是如何吸引你的?”并请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之后,针对一些有争议的广告案例,如虚假宣传的广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广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有效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通过案例中多元方法的融合,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活力和积极性,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浸润真正富有成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素养的提升。案例中,教师先用情境教学法引起学生关注,再利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广告的辨别能力。

二、实现内外联动,协同共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浸润德育进程中,实现内外联动、协同共育极为关键。校内,利用课堂、主题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等,能营造浓郁德育氛围,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责任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密切与家庭联系,携手社区、社会组织,带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社会中体悟道德力量。如此,校内、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方能有力推动浸润德育一体化发展,切实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比如,在《我参与 我奉献》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讲述一些社区志愿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参与和奉献的兴趣。随后,教师详细讲解参与和奉献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体现,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可以在学校和社区做哪些奉献的事情?”引发学生的热议。之后,教师邀请学校的志愿者团队代表进课堂分享经验,并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实现协同指导。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清理校园卫生,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奉献自我价值。

校内校外协同合作,能为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筑牢根基,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绽放光彩。案例中,通过内外联动和协同共育,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深刻理解了奉献的意义,也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了锻炼和体验,从而有效提升了德育效果。

三、展开动态评估,持续优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德育浸润时,展开动态评估,持续优化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动态的评估体系,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理解程度、行为转变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再根据这些动态评估的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然后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能在持续不断的动态评估和优化工作中,确保德育浸润始终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品德提升的有力工具。

例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在学生讨论和模拟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发言、观点是否合理、是否能正确践行规则等,并设计一些简单的问卷,了解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态度。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如对于规则意识较强的学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影响他人遵守规则,而对于规则意识有待提高的学生,则通过具体事例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逐步强化其规则意识。

案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继而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不断优化德育浸润的实施过程,能确保德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总而言之,德育浸润能够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继续提升自身德育素养,以榜样力量引领学生,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并做好教学活动的优化、升级,以便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德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纪应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J].教育界,2023(32):134-136.

[2]黄毅媛.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3(34):12-14.

[3]余瑶.以德促教,优化品行——谈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5):142-14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