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本文聚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以及实践效果评估。文章阐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在高中阶段的具体要求,强调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包括问题导向、探究式学习、跨学科整合等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生物学习所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科学思维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科学探究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等能力的培养;生命观念强调学生对生命本质、生命价值和生命伦理的深刻理解;社会责任则要求学生能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生物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在高中阶段,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和深度。在科学思维方面,高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高二阶段强化分析和综合能力,高三阶段则重点培养评价和创新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从简单的实验操作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生命观念的培养则贯穿整个高中阶段,通过不同主题的学习逐步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和前沿科技,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技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策略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问题导向、探究式学习和跨学科整合等方法的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设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设计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主规划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从而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跨学科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遵循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重视能力的迁移性,设计跨情境的问题解决活动。教学设计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仿真实验和大数据分析等,拓展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设计策略,教师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例,教师设计一系列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细胞的显微图像,如血细胞、植物细胞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细胞的形态特征,提出“为什么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存在差异”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操作实验,让他们亲自制作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问题,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并尝试解释这些差异的原因。为了加深学生对细胞统一性的理解,教师引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所有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化学组成和代谢过程。设计一个跨学科的探究项目,如研究环境因素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物理学知识相结合。通过讨论细胞研究对医学、农业等领域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命伦理观念。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还能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形成对生命的整体认识,为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平衡。评估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则通过综合性试题、项目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评估内容应涵盖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教师应注意收集和分析评估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鼓励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培养其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以高中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一系列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通过展示多种细胞的显微图像,如大肠杆菌、蓝藻、人体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细胞的结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操作实验,让他们亲自制作和观察原核生物(如酵母菌)和真核生物(如洋葱表皮)的细胞切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培养其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实验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并探讨这些差异对生物功能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设计一个开放性的研究项目,如探究环境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在评估环节,除了传统的知识性试题外,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关于细胞进化的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一个模拟细胞结构的模型,以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明确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其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跨学科知识整合的难度、评估方法的科学性等。
参考文献
[1] 南仁燕.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 俏丽,2024(9):16-18.
[2] 王栩.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闽南师范大学,2022.
[3] 高艳君,郎红梅.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探索与实践[J]. 中学生物教学,2023(21):4-7. DOI:10.3969/j.issn.1005-2259.2023.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