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论在初中思政课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田静
  
学术与研究
2023年29期
吉林省临江市第三中学 吉林白山 1346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以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思政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现阶段思政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学生;教材;教学;核心素养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阐述课题研究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思政课(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以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现阶段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初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初中学生正处青春期思想品德开始形成,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社会的进步,乃至青少年的人生。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注重对于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同类课题已有的研究现状,界定课题关键词与核心概念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教学体系,遵循道德与法治教学规律和初中学生道德形成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理性参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在认识、体验和实践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全面达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探究如何在初中思政课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整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科学素养,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思想素质,把个人的成长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生命的意义,成为目标明确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文化守纪律的新时代中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校思政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重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思政课的目标不仅是知识与观点的获取,更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更应关注的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分析学情、探究适合本学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升华情感态度,形成稳定的基本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思政课教书育人功效。

1.探究如何整合教材,挖掘利用教材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化理解,学习领悟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初中阶段教材进行解读并深化理解;认真研读领悟不同学年段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对教材进行解读和整合,旨在提升思政课育人功能。

2.探究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方式方法的传授策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3.探究如何加强思政课与各学科间的结合与渗透,将思政课学到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或用思政课学到的理论知识思想观点,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将其他学科学到知识应用到思政学科的学习,拓展学科知识,加深对思政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个人知识素养。

4.探究如何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实践、社会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真谛,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共识。

5.教学上改革创新大胆实践。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分析学情研究教材,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升思政课育人功能。

研究的具体操作方式

(三)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策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1.整合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中思政教材涉及面广,知识内容多理论性强语言抽象,因此整合教材,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同时借助思政课的优势根据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时政热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切身感悟相结合,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知识变得易学易懂,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功效。

2.各学科融合,提升学习质量。加强思政课与各学科间的结合与渗透,将思政课学到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或用思政课学到的理论知识观点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将其他学科学到知识应用到思政学科的学习,拓展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思政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个人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常虎温.在学科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N]中国教师报,2018-06-27(04).

[2]孙雪.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6,(32).

[3]杨伟佳.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施策略[J].新教育时代2017,(0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