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

赵宝苹
  
学术与研究
2024年29期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七小学 014400

摘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保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培养

引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因此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浪费现象也逐渐凸显。所以在小学阶段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都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应当承担责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更加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勤俭节约意识,使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资源,培养学生勤俭意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始之前认真地研究教材内容,梳理出和勤俭节约相关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准则勤俭节约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品德和价值观和课程目标高度契合。而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和勤俭节约相关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对于教材内容的整合和完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第一课时《餐桌上的浪费》对于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进行培养,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目前存在餐桌浪费的现象会对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和勤俭节约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勤俭节约的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讲述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勤俭节约的案例等,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得更加深入,并且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浪费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并且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同时,也能够使勤俭节约的意识深入人心。

以《餐桌上的浪费》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种大米不容易”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来引导学生懂得粮食获得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在完成该视频导入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雷锋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通过对于雷锋叔叔起俭节约故事的讲解,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勤俭节约的意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对于身边所发生的勤俭节约的事情进行思考和分享,毛主席曾经也说过“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不吃鱼不吃肉,带领我们迈过了那一个艰难时期。通过对于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帮助学生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落实。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且寻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先从自身落实,从家庭中落实,而且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于勤俭节约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

三、开展实践活动评价反馈,巩固学生节约意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将勤俭节约的意识进行落实,教师可以组织校园节约活动,比如开展光盘行动或者节约水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节约的习惯。为了避免学生所学习的理论和实际生活不相匹配,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家庭一周的消费情况分析账单中是否存在浪费的现象,并且提出改进措施。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等方面,对于学生所培养出的勤俭节约的意识进行全面的评价,对于在勤俭节约方面进步并且具有良好节约意识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应该对于那些勤俭意识微薄的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性的建议,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勤俭节约的意识落到实处。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于身边的浪费现象进行调查,在学校食堂调查是否有同学剩饭剩菜浪费粮食,或者和父母出门吃饭的时候,观察饭店内是否存在不光盘的现象出现。根据自己的调查内容来研究目前的浪费粮食现象异常严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如何落实勤俭节约现象的见解。比如在学校餐厅的桌子上贴上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的标语,班级内的学生互相监督,对于保持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勤俭节约的意识落到实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不仅有助于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且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对于课程的评价和反馈,让勤俭节约的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韩宝珍,冀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实施——评《思政创新课: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17):2.

[2]董雪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策略[J].天津教育,2024,(16):156-158.

[3]王亚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4,(S1):70-72.

[4]沈莹,刘令晖,李鹏.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数智化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10):27-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