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工学一体化”理念下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路径研究
摘要:积极探索基于“工学一体化”理念下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路径,是数学教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强化思政教育的基本实现路径。文章将从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其中课堂教学部分包含做好渗透准备、搭建具体情境、紧密联系生活三方面进行论述。课后延伸部分,从构建兴趣小组、组建兴趣社团、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讲座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找到“工学一体化”理念下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对策,为强化思政教育实施和培养专业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数学;教学;策略
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发展学生专业素养和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实现路径。教师应当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两方面进行探究,同时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工匠精神教育渗透资源,进一步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有效强化迁移应用。在课后延伸中要构建兴趣小组、组建兴趣社团、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讲座等,真正助力工匠精神教育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一、课堂教学
(一)搜集教材工匠资源,做好教育渗透准备
搜集对应的工匠精神培养素材,是教师立足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工匠精神渗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数学教师要在“工学一体化”理念指导下积极对数学教材中包含的工匠精神培养素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并结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拓展和丰富,进而做好准备工作,为后续工匠精神的渗透打好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基本性质》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认真阅读教材,并挖掘教材中对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基本性质不懈探索的素材、挖掘追求函数最优解的极致品质追求素材等,并结合这些教学主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如可以在线搜集关于为追求真理不懈探索、为追求完美品质的积极研究的人物事迹案例资源等,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为后续的工匠精神渗透打好基础。
(二)搭建具体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构建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是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和强化工匠精神教育渗透的关键一环。数学教师要立足具体的教材内容来搭建契合工匠精神渗透教育主题的情境,并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展示进行合作与探究讨论,了解相应的情境案例内容,分析情境中呈现精神事迹,为落实工匠精神教育渗透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对应的微课情境,如微课中呈现中西方数学家对三角函数知识的不懈探索历程,让学生结合该案例情境进行合作讨论,如学生A在讨论中分析了我国数学家积极探索三角函数知识的历程。学生B在讨论中分析了西方数学家在不断探索中对三角函数性质的认识等,让学生积极发言,说想法,说思路,感受中外数学家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迁移应用
积极在工匠精神教育渗透中紧密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迁移应用,是“工学一体化”理念下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教材内容,合理融入生活化元素,展示生活化案例,开展生活化实践,真正在紧密联系生活中鼓励学生进行迁移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在教学《排列与组合》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关于某地车牌号进行排列和组合的生活化案例,并结合该生活化案例对排列与组合知识进行讲解,还可以展示对应的生活化案例逐步对排列与组合的定义、方法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如踊跃探索借助排列与组合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积极创新知识应用的思路,优化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而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和工匠精神。
二、课后延伸
(一)构建兴趣小组
构建兴趣学习小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实现路径。教师要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指引,积极鼓励学生自由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在小组框架内引导学生讨论工匠培养案例,交流对应事迹,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迁移应用能力,助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个人自愿、特质互补的基本原则,自由组建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并引导学生就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相互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步骤,并对解决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归纳,真正在兴趣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维思考能力,助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二)组建兴趣社团
社团的作用是借助丰富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领略数学之美的重要实现路径。教师可以结合工匠精神培养需要,积极组建不同的社团组织,让学生在社团框架内进行高质量的数学课程内容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求实的素养,助力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构建兴趣社团,并以民主的方式优选社团的学习内容,制定完善的社团活动方案,同时在社团研究实践中鼓励每个成员积极为社团做贡献,为社团学习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分享想法,一起体验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严谨性,进而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团队协作等工匠精神。
(三)开展数学竞赛
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数学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竞赛意识,逐步提升的专业化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素养。教师要结合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数学竞赛活动,并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真正发展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省级与学校等组织的数学竞赛活动,并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敢于突破自我,敢于探索提升,积极与队友合作对数学竞赛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和多方法解决,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组织数学讲座
组织一系列的讲座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拓展学生的数学课程内容学习视野,并逐步深化学生对数学课程属性的认识,了解到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自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邀请校内外的数学专家、教师或优秀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数学讲座,在讲座中让演讲者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体会,讲解数学课程的严谨美、和谐美,教授给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为学生讲述不同的数学家及其事迹。如展示高斯经过冥思苦想和不懈探索,最终得出“高斯猜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总之,认真研究基于“工学一体化”理念下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路径,是数学教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和健全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抓手。教师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全面重视起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同时从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和实践,还要积极强化问题驱动,进一步结合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策略,进而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把握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案和对策,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祎.培养工匠精神修炼“筑梦功夫”[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3-07-07(006).
[2]庞雪.工匠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青年,2021,(0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