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单元背景下初中语文类比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教师开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构建大单元课堂模式。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在大单元背景下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类比阅读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本文说明类比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价值,分析探讨如何在大单元背景下做好初中语文类比阅读教学工作。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语文;类比阅读;应用策略
前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逐渐走上主流舞台,大单元教学具备较强的探究性、开放性及整合性,能够基于某一核心主题整合跨单元、跨学科元素,从而培养学生体系化、完整化学习习惯,有利于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开展类比阅读教学,可进一步强化学生思维品质及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将大单元教学模式与类别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高效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师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单元背景下初中语文类比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备积极意义。
一、类比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价值
1.丰富大单元课堂内涵
初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具备整体性、连贯性及系统性,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需要基于某一核心主题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整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充实,但同时也增大了学习难度,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刻的探究与全面的串联。在大单元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采取类比阅读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类比”“对比”“分析”“探讨”等学习契机,起到丰富大单元课堂内涵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基于这些学习契机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而提升其学习有效性。
2.加强学生文本理解深度
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阅读教学中采取类比阅读教学法有利于加强学生理解深度,在这一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将文本群中的相似点进行联结和综合探究,这有利于他们更加爱深入的理解文本的内涵及外延。如,教师以不同作者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文章为类比阅读文本,学生就能够在阅读中通过分析和比较,了解到作者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感受到作者多元化的写作风格和情感倾向,进而拓宽自身知识视野与思维领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3.培养学生思辨思维
思维品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阅读教学中采取类比阅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思维,从而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成长。类比阅读模式下,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的表达方式、论据、观点等进行深度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质疑和评价能力获得提升,有利于他们打破“非黑即白”的直线思维,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理性思考及独立判断。
4.优化学生阅读速度与有效性
初中语文大单元类比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要求学生按照类比阅读方法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多篇文本的阅读理解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组间掌握快速浏览的方法,能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高度集中自身注意力,调动全身感官器官参与快速阅读学习,从而优化学生阅读速度。此外,学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其记忆效果及理解效果均可获得有效提升。
二、如何在大单元背景下做好初中语文类比阅读教学工作。
1.选择恰当的类比阅读素材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做好大单元类别阅读教学工作就要选择恰当的类别阅读素材,唯有如此,才能基于恰当的教学素材获得理想的教学结果。教师在选择阅读素材时应当确保类比阅读素材与单元主题之间具备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应当体现在情感态度、文化背景、主题思想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在相关性能够促使学生在类别阅读中建立起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并借助文本之间的逻辑相关性将这些文本串联成一个大的整体,同时更好的理解单元核心要义;此外,教师在选择类别阅读文本时还应注重遵循多样性原则,也就是选择包容性和丰富性更强的阅读材料,如,教师可基于单元主题及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性,选择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类比阅读素材,以保证满足学生多样化类比阅读学习需求,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作用。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季节之美”,教师在选择类别阅读文本素材时,可将本单元内包含的《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文本整合在一起,还可增加《荷塘月色》《冬天》等课外阅读文本。以上文本与单元主题具备较大的相关性,且文本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文本阅读理解难度也与初中学生阅读理解相一致,既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学习压力,也可以有效丰富类比阅读文本内容,还可开阔学生文学视野,提升其阅读学习有效性。
2.借助类比阅读开拓学生大脑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大单元类比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大脑思维,因此,需要有意识的在类比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分析、思考、辩证等机会,学生唯有经历过这些思考机会才能获得发散式思维,才能形成更加完善和复杂的思维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更加敏锐的发现事物的本质,也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的参与类比阅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视频、动画、图表等可视化思维展示方式越来越丰富,教师可在类比阅读教学中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开拓学生大脑思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大单元类比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阅读辩论,或引导他们在小组之内进行情境角色扮演。此类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参与文本类比阅读学习,也有利于为学生创设思考、质疑与再思考的机会,从而借助深刻思考学习经历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及辩证思维。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辩论,那么学生就需要在组内进行深刻分析与探讨,以便形成独特的观点,从而强化其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利于学生从文本人物的视角对文本中发生的事件或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发散性思维。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核心主题是亲情,其中《秋天的还念》与《散步》在内容和情感方面联系更为紧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情感、风格和描写手法等角度对两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则在体裁和情感方面联系更紧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体裁和情感等角度进行类比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异同和分析探讨强化自身思维品质。
3.联结课内外类比阅读
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需要以量变引起质变,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是在不断地经历相关学习和锻炼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依据双减政策要求及语文新课标要求,恰当的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如,教师可尝试构建大单元课内外类比阅读联合课堂,借助线上课余类比阅读教学对课内类比阅读教学进行延伸与拓展。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核心主题是“少年时代”,教师既可基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对单元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往事依依》《再造生命的人》等课文进行类比阅读,还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进行类比阅读,达到基于同一主题开拓学生文学视野的目的。
结语:在初中语文大单元类比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从单元主题出发选择恰当的类比阅读素材,可在类比阅读教学中借助多元化教学工具及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深刻学习,可创设课内外联合对比阅读课堂,以达到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强化学生思维品质等作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梅.多元开放 内外畅通 德智互动——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反思[J].文理导航(上旬), 2021(10):12-13.
[2]郭贝."六顶思考帽"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2.
[3]刘婧."群文类比"让语文"悦"读走向深远[J].语文天地,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