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支架式教学实践研究

周晴
  
学术与研究
2024年46期
邳州市铁富镇连防中学 2213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通过构建系统化的教学框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支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建立概念框架、引入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及撤去支持等阶段,并验证其对学生阅读素养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深入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支架式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整本书阅读作为提升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研究将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构建阅读概念框架,奠定学生阅读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需构建系统性、开放性的阅读概念框架,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1]。以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为例,教师可通过鲁迅散文的文学价值和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知识网络。通过梳理作品中的核心主题,如童年记忆、生存状态、人性关怀等,引导学生构建作品的整体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认知工具,如思维导图、概念聚类等,将抽象的阅读内容具象化。针对《朝花夕拾》,可绘制以“童年记忆”为中心的知识网络,链接百草园的生活场景、家庭成员关系、精神世界等元素,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立体性理解。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如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不同、分析鲁迅笔下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资源,如文学评论、作者背景介绍、时代语境解读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问题情景框架,引导阅读思维导向

有效的阅读教学需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以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为例,教师可通过构建真实而富有张力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深度。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对话情境,让学生扮演鲁迅和藤野先生,探讨教育理想、文化困境与个人追求。通过角色置换,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语境,体会鲁迅对教育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提出启发性问题,如“为什么藤野先生对鲁迅如此重要?”“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类问题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解读文本。针对学生的阅读差异,教师需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对于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布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比较《藤野先生》与其他传记文章的写作特点;对于阅读困难的学生,则提供更多结构性支持,如提供关键词解读、情节梳理等辅助材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阅读指导[2]。

三、撤去阅读框架支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整本书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终身学习能力。以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为例,教师应逐步减少直接干预,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在初期阶段,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诗歌赏析的基本框架,帮助其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随后,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诗歌进行深入研读,撰写个人感悟和创造性作品。例如,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我爱这土地》等诗歌,创作个人的地域情怀诗歌或绘画作品,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间接支持的方式,如提供资源链接、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一对一指导等。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通过读书分享会、写作工坊等形式,让学生交流阅读体验,相互学习。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激励者,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成长方向,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内在动力[3]。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在没有外部支架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和深度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通过构建概念框架、引入问题情境、鼓励独立探索及逐步撤去支持等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过程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促进了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未来,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应进一步探索支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学习环境,让整本书阅读成为激发学生潜能、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饶淼婷.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骆驼祥子》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4,39(01):91-95+123.

[2]王沫砚,赵新华.学习支架在初中语文革命传统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教育,2023,(05):56-58.

[3]张学松.“POA+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4):55-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