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职空乘专业舞蹈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创新传承
摘要:随着全球航空业持续增长,空乘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全面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的空乘服务人员已经成为目前舞蹈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入与创新传承面临着多重机遇与挑战。以中职空乘专业舞蹈课为切入点,旨在实践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塑造形体姿态中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将传统文化多维度渗透在舞蹈教学中,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高素质航空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空乘;舞蹈教学;文化元素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及中国航空业的持续增长,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就要求空乘人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中职学校空乘专业学生通过舞蹈课来塑造体态、增强体质,提升专业形象和服务质量。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舞蹈课堂培养具有全面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的空乘服务人员成为此专业教学领域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舞蹈教学中将技能与内涵并重,结合专业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多维度提升学生对舞蹈文化探究的意愿,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提升舞蹈教学内容。从而在实践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塑造形体姿态中提升文化素养。因此,探索舞蹈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创新传承对于促进空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舞蹈课中文化元素的融入与传承的重要性
(一)增强空乘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航空服务人员做为国内外交流的窗口,其个人形象及文化素养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展现。通过舞蹈课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能让学生通过舞蹈课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从而建立起职业学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航空职业的认同感。这种文化自信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舞掌握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丰富灿烂的中国古代史,通过民族民间舞了解相关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音乐与服饰的特点,传统节日等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尊重和珍视。这种文化自信能够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好的融入今后的职业,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丰富舞蹈动作内涵,促进舞蹈学习的深入并实际应用。
空乘专业舞蹈课是塑造体态、增强体质、提升气质的主要途径,在舞蹈课中渗透中华文化元素,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舞蹈等动作风格的起因,在学习动作的同时领会舞蹈动作的精神内涵,促进了学习舞蹈的广度和深度。以丰富多彩的文化、音乐等元素加深了舞蹈所表达出的情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立体的感受到舞蹈与舞蹈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自信、精准的表达舞蹈动作风格。结合空乘专业的特点,将古典舞的优雅与端庄,民族民间舞的丰富情感与空乘专业礼仪结合,让学生通过舞蹈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深入学习舞蹈并实际应用正是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精神的领悟与传承。
三、中职空乘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师文化意识薄弱,重技能轻内涵。
目前中职学校空乘专业舞蹈课程涵盖了形体训练、舞蹈基本功、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及体育舞蹈等训练内容,但教师教学中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而缺乏对文化元素的深入了解与重视,导致未能有效的传达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更有效的体验与理解舞蹈中蕴含的内涵,从而不能更深刻的体会舞蹈素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元素。肢体教学是舞蹈课中的主体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示范”,学生忙于“模仿”,从而忽视了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肢体动作之间的互联互动。
(二)忽视教学内容中延伸的情感教育及文化元素。
教学中,部分舞蹈教师过于注重动作的教授,而忽视了各训练舞种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现。课程中将大量的时间运用到肢体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忽视了利用舞蹈课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民族审美意识培养的契机。舞蹈教材的教学内容通常会包含一些延伸的文化元素,比如民间舞中各族各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音乐与服饰的特点,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中国古典舞中的中和之美、追求圆的美学等等均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底蕴。这些舞种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对于学生的文化理解与认知同样至关重要,但在有限的舞蹈实践课堂中往往被忽视,缺乏对文化元素的深入探讨和拓展延伸。
(三)学生舞蹈基础有限,缺乏文化探究的兴趣。
传统的舞蹈课中教学内容比较专业化,对于大部分非舞蹈专业的空乘专业学生来说有难度,导致学生在练习舞蹈中提不起兴趣。学生只努力记住动作顺序,而缺乏主动探究其文化根源的精神,教师的“示范”往往是单向的,学生被动“接受”缺少互动和合作的机会。教学内容和有限的时间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机会,使得学习舞蹈课知识一种训练身体的任务而非一个有意义的艺术体验。
四、传统文化元素在舞蹈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强化教师教科研能力,实现技能与内涵并重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学生需要不是单纯的艺术技能,而是将专业与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技能。这就需要“引领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需要有将学科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研究能力。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储备,通过阅读、培训、学术交流、互联网资源学习等多种途径,参与教学实践与总结,与同行多交流,保持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深化。在舞蹈课上教师不仅能通过舞蹈培养优美体态,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一个舞种及舞蹈姿态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教学实施中可运用:理论讲解与文化导入、技能示范与练习、情境模拟与文化体验、文化讨论与反思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和实践中国古典舞《手型与手位》的课程中,教师首先通过理论讲解和文化导入,让同学们了解古典舞发展的古往今来,通过深入了解舞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随后才进行技能的练习实践,确保学生在掌握动作的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接下来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舞蹈与专业的融合;最后组织文化讨论与反思,加深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技能与内涵的双重提升。在具备专业理论技能和知识的储备下,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舞蹈技能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既具备舞蹈技能有富有文化素养的空乘专业人才。
(二)将舞蹈文化传承深化,并融传统与现代元素创新课程内容。
舞蹈作为人类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如何对舞蹈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行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空乘专业的特点,深化舞蹈文化传承并融合古今元素,设计多种特色教学内容。首先,可挖掘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的精髓融入空乘舞蹈形体训练,强化学生仪态与气质,同时传授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其次,结合现代审美,将街舞、爵士舞、国标等时尚元素融入引导学生创编具有时代感的空乘服务舞蹈。例如,融合古典舞的手形与现代乐曲的节奏节拍的“云端雅韵”;可结合不同民族舞律动特色与空乘的礼仪手势语言混搭呈现的“云端的节日庆典”等等,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共生。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及经典作品欣赏重现历史舞蹈场景,让学生在沉浸试体验中领悟舞蹈文化,鼓励学生创编融合古今文化的舞蹈作品,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与创新传承。通过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舞蹈中的体态与身体素质,还能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空中小使者,为专业服务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活力。
(三)结合专业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多维度提升学生对舞蹈文化探究的意愿。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最强的源泉,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运用多维度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对舞蹈学习的兴趣。首先需要结合专业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舞蹈与空乘服务礼仪结合,让学生感受不同舞种的文化魅力。比如,在舞蹈课堂中模拟机上服务的场景,融入民族舞蹈元素,让学生在掌握舞蹈的同时兼顾服务技巧,感受舞蹈与职业的融合之美,还可以模拟举办“云端舞蹈文化节”邀请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姐分享舞蹈与服务的经验,增强学生对舞蹈文化的认同感。重视舞蹈的表现与体验。例如在本学期以民间舞为教学内容的课程上举办了“云舞·梦飞”主体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傣族舞蹈服饰,并穿着表演,从体验到设计到呈现的全过程,同时课后延伸了舞蹈社团,举办舞蹈专题讲座交流会,形成了浓厚的舞蹈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舞蹈文化的深入探究与理解,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文化探究意愿。此项课程延伸到社团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还加深了空乘专业文化的理解,为培养优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航空业人才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在中职空乘舞蹈课中不仅提升了教师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授能力、丰富了课程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还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鉴本文提出的文化元素融入策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路径,立足学生发展,积极的将文化元素融入中职舞蹈教学中。未来,将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与空乘专业的深度融合路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高素质航空业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嘉.舞蹈文化传承与高职舞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16)171-173.
[2]李鑫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尚舞,2024(14)126-128.
[3]张靓靓.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探析[J].尚舞,2024(2)141-143.
[4]姚澜.新时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J].戏剧之家,2024(27)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