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视域下革命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合教育探索

姚宇昕
  
学术与研究
2024年47期
文艺二校新宁小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探索革命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合教育策略。通过整合语文素材,构建革命文化育人链;创新课堂模式深化革命精神培养;优化教学设计,丰富革命文化育人路径。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强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对学生成长发展及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革命文化;小学语文

一、整合语文素材,构建小学语文革命文化育人链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革命文化元素具有重要意义。以《朱德的扁担》一课为例,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革命精神和价值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革命文化要素,通过多维度整合语文素材,构建系统的革命文化育人链条,在导入环节引入朱德元帅的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通过展示朱德同志在长征途中背着扁担行军的历史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精髓,《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生动描绘了朱德元帅亲自背着扁担为群众服务的感人故事,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感受朱德同志心系群众、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帮助学生领悟革命先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在语言积累环节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革命文化的语言魅力,比如朱德同志和蔼可亲地说、群众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等经典语句,既体现了革命领袖的人格魅力,又展现了革命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拓展延伸阶段组织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朱德元帅的革命故事,丰富学生的革命文化认知。通过让学生讲述《朱德的扁担》以外的相关故事,形成革命文化知识的有机延伸,构建完整的革命文化育人链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判断能力。在教学评价环节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的结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外延伸活动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情感态度。

二、创新课堂模式,深化小学语文革命精神培养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课堂模式是实现革命精神深度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刘胡兰》一课为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革命精神培养更加生动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通过播放刘胡兰烈士事迹的音频资料,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环境和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这种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通过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演绎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感人场景,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领悟革命烈士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刘胡兰宁死不屈、刘胡兰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深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小组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刘胡兰烈士的事迹短片,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开展革命精神主题研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刘胡兰烈士的相关资料,制作主题展板或电子板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语文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刘胡兰烈士的崇高品格,思考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这种价值引导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设计实践性作业,巩固革命精神的培养效果,比如让学生制作手抄报、编写红色故事、开展红色采访等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中。

三、优化教学设计,丰富小学语文革命文化育人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是丰富革命文化育人路径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构建多元化的革命文化育人体系,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革命文化教育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种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够确保革命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精选革命文化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如《朱德的扁担》《刘胡兰》等,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内涵。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和吸引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语文教师应当灵活运用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和集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可以借助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革命文化的魅力。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数字化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评价方面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观察、作业、测试等多种形式,客观评价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情感态度。在课程整合方面语文教师应当注重革命文化与语文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在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适时渗透革命文化教育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统一。这种整合性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育人效果,在教学反思环节语文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通过记录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反馈等方式,不断优化革命文化育人路径。这种反思性的教学实践,能够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

结论:

通过整合语文素材、创新课堂模式和优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表明,将革命文化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这种教学模式为革命文化传承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革命文化主题诗词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12):65-67.

[2]李丽红.小学语文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实践[J].江西教育,2023,(43):42-4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