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育并举”背景下初中社会融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李雪婷
  
学术与研究
2024年48期
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315202

摘要: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初中社会融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愈加重要。这种课程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锻炼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增强对社会的理解与责任感。课程设计整合各学科知识,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注重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与参与。这种创新的课程设计与灵活的实施策略,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教育改革与进步。

关键词:“五育并举”背景下;初中社会;实践课程

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五育并举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理念强调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社会融合实践课程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与成长的平台。这种课程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不仅能提高个人能力,还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五育并举背景下初中社会融合实践课程的意义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中,社会融合实践课程的设立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促进[1]。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全方位的协调推进,提高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和人际互动技巧。真实社区情境中的参与体验,让学生通过协作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社会融合实践课程设计策略与实施

(一)跨学科项目式实践课堂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整合各学科知识,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本地区的环保项目,实地调研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亲身体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过程。在美育方面,孤立学生利用绘画与摄影等手法,对社区变迁进行观察记录,并借此激发对社会实践的深入反思。通过构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项目,学生得以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互相借鉴,进而提高各自的综合能力[2]。这种实践课程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不仅吸引学生参与,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来说:在初中社会教材的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名为“家乡环境观察与保护行动”的跨学科项目,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具体教学过程包括: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结合社会和地理知识,要求学生选择本地一个需要改善的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或垃圾处理不当。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调研,使用简易仪器测量水质中的pH值、浊度等数据,并通过访谈收集当地居民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接着,结合美育内容,学生通过摄影记录污染现状,并创作海报呼吁环保。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调研数据和海报作品,分享发现和建议。最后,学生撰写一份总结报告,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收获与不足。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不仅应用了学科知识,还提升了数据分析、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灵活开放的实践课堂实施

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参与。例如:定期举行社区服务、企业参观等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于实际操作中进行反思与归纳。学生通过记录日志或撰写报告的方式,将所参与的实践活动经历,逆向转化为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引入社区志愿者及专家等社会资源,融入课程之中,以增强教学活动的专业内涵及其深度广度。开展定期的课程反馈与评估,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变化。如此灵活且具备创新性的教育执行方针,不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亦助力于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与进步。

举例来说:在初中社会教材的教学实施中,可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体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理解社会责任感与公共服务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社区服务的背景与重要性,并将班级分组,让每组学生选择不同的服务主题,如垃圾分类宣传、敬老院陪伴等。每组学生在社区内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后记录具体服务时长(如每人平均服务时间4小时)、参与人数(如每组6人)和服务内容。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访谈,收集社区居民的反馈意见,如服务满意度调查等。随后,学生需撰写活动日志与反思报告,总结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教师邀请社区志愿者和专家进入课堂,与学生分享专业的志愿服务经验,并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点评。最后,课堂上由各组展示服务成果,汇报服务过程中的数据与居民反馈,并进行课程反思与改进讨论[3]。此举不仅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更通过开放的实践课堂提升了社会参与感与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社会融合实践课程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其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通过真实的社会参与,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这种课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教育的创新与进步,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丹英."五育并举"背景下初中社会融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学, 2023(10):42-46.

[2]夏小刚. "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19(2019):3.

[3]吴海燕.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特征的"五育融合"探究[J].教育界, 2023(11):134-13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