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的个案研究

郭锦添
  
学术与研究
2024年50期
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 511400

摘要:本研究以广州某区某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进行个案研究。 通过劳动等教育教学的实地观察、访谈、数据收集,分析了家校协同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和挑战,从而探索总结家校协同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并设计一套效的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 研究中发现,家校协同策略在培养与促进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意识、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与学习等方面具有显著效能与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培智学校;劳动教育;家校协同;个案研究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在培智学校中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广州某区某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和多重残障等,在社会生活适应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加上学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极少,因此,学校通过积极构建家校协同的劳动教育体系来加强学生的融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劳动等教育教学的实地观察、访谈、数据收集,分析了家校协同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和挑战,从而探索总结家校协同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并设计一套效的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 研究中发现,家校协同策略在培养与促进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意识、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与学习等方面具有显著效能与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在培智学校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研究选取的培智学校位于广州某区,学生类型以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和多重残障等为主。学校的规模较大,但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极少。因此,学校通过积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广泛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与生活中,如到学校的劳动基地WE菜园、家政室、开心饮吧、超市、洗车房等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各种劳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合作交流中习得技能提高自我服务、 自食其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此外,在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还注重与多学科整合,开展整合性的教学模式,以生活与劳动为核心分解重构课标,分层细化目标,活用教材,多学科整合开展课堂教育、合作学习。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感官知觉输入,补偿学生缺陷,人人参与,人人起作用,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尽管培智学校在劳动教育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现今大部分轻度残障的学生进入普校学习,培智学校的学生群体以中重度残障学生为主,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兴趣偏好上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对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要求更高。学校在规划劳动教育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构建起“个性化、生活化、多元化、支持性”的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家校合作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合度还有待提高。众多家长未能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错误地将此责任完全归咎于学校,自身则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此现象在培智学校中尤为凸显,部分家长因对特殊教育及劳动教育价值的认知不足,进而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关键地位。

此外,家长的参与意识亦显薄弱。他们普遍将劳动教育视为学校的专属任务,自身仅需配合学校完成既定工作即可,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与行动。这种被动的参与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尽管有少数家长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愿,愿意在家庭中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但他们往往缺乏系统有效的指导方法与策略,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目前,虽培智学校在劳动教育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已构建起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但在劳动教育领域内,尚显薄弱。具体而言,专业化的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资源匮乏,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家校协同实践案例分析

个案分析:本研究选取了某城市某培智学校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某城市某区某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进行个案研究。 劳动教育与实践在学生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意识、动手能力、社交能力与合作交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服务、 自食其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自闭症、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的角色、分工以及各样的协同教育难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劳动教育与实践中的家校协同教育策略,揭示劳动教育与实践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以个案小瑜为例,小瑜二级典型自闭症孩子,现16岁,有着典型自闭症孩子的特征,这使得他在社交和沟通方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临一定的挑战。他的绘画与动手能力较强。例如,他经常独自绘画,制作各种手工或做一些小装饰,尽管在家缺乏工具和材料,但他会利用现有材料创作,完成了很多有趣的作品。

小瑜的家为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由于工作忙与自身知识的局限,他们很少时间参与小瑜的劳动教育活动,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而一些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小瑜对类似木工等制作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在课堂学习中缺乏挑战性,对他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产生了阻碍。此外,家长很少带小瑜参加实践活动,老师信息传递后调动不起家长的积极性,家长错过了很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家校协同效果不佳。

研究发现,家校协同对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至关重要,首先,通过家校合作,学生能够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 其次,促进了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社交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三、案例启示与家校协同策略

本研究选取了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在对学校家庭合作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旨在揭示劳动教育与实践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协同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并总结得出结论。并为家校协同提出具体的策略,以提升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

在培智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时,我们需紧密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家校协同共同制定个性化、科学、合理且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和计划。针对身体或认知障碍的学生,我们量身定制劳动项目,如为身体障碍学生设计手工制作、编织等活动,为认知障碍学生提供详尽步骤指导和视觉辅助材料,以促进其潜能发挥和技能掌握。通过家校紧密合作,如召开会议明确学生在各学习阶段的劳动技能与实践能力发展目标,并据此制定详细实施计划,确保劳动教育既有效又具针对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庭参与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针对像小瑜父母这样有意愿但缺乏系统指导的家长,学校应主动加强沟通,提供具体的参与指导和支持策略,以有效提升家长的参与度。为此,学校可设计一系列适合家庭共同完成的劳动教育作业与活动,如烹饪、手工制作等,旨在促进亲子互动,共同体验劳动的乐趣与价值。同时,建立健全的家长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会等形式定期收集家长意见与建议,及时调整并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鉴于学校在劳动教育资源上的局限性,整合校内外资源显得尤为必要,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如木工工作室、科技馆的参观实践机会,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展劳动教育项目,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场景和专业指导。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社会单位的资源共享,立足未来,探索不同的社会实践途径,建立不同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家校社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的发展机制,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努力将特需学生培养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有用之才。

除了以上的制定学生个性化目标、计划与实施方案、资源整合措施外,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探讨与应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以全面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综合锻炼。:

1、构建校内劳动实践模拟基地: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构建劳动实践模拟基地,如:菜园、家政室、超市、洗车房等。在劳动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在模拟场所中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把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起来,如生活语文学习中的汉字辨认、选购物品;生活数学学习到的购买和计算。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提升技能,增强了学生对于劳动价值的认识和体验,也让学生体会到家长的辛劳,同时还提高了对于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2、采用项目式多学科整合的教育教学:通过劳动实践实施劳动教育与多学科整合,开展整合性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需开展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教育项目。以生活与劳动为核心分解重构教育教学,活用教材,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感官知觉输入,补偿学生缺陷,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起作用,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从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以及责任感和创造力。

3、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情况建立具有科学的个性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喜好设置多样化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动力。

4、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培智学校的劳动教育更需要专业的教师来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劳动实践,因而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劳动教育专业知识水平,是保障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的关键,同时探索更适合培智学校学生的劳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在培养与促进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意识、动手能力、社交能力与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和重要意义。

四、总结与反思

研究结果显示,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在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意识、动手能力、社交能力与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和重要意义。 结果证实,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自我服务、 自食其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具有强大影响。 但研究仍存在不足,如:研究样本量比较小,仅局限于特殊教育学校从而影响了研究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以学生为主,未能很好地全面探索与收集老师和家长的观点和经验,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未来的研究将从拓展研究样本、更深入探讨与收集老师和家长的相关数据,加强利用新媒体等科技手段提升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的实施效能,向新时代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迈进。

参考文献:

[1]叶婉萍,侯嵩,缪素媚,等.培智学校家庭劳动教育现状及实施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07):91-94.

[2]张姜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设计和实施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23.

[3] 刘春生.培智学校班级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G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0

[4] 涂怀谋.D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个案研究[J].,2021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四五”项目课题《培智学校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的家校协同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pyky 297)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