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

毕永明
  
学术与研究
2023年59期
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水利管理站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首先,本文研究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管理问题。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模庞大和复杂性,需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任务分工、信息流程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需考虑经济、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综上所述,本文对基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这对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规模庞大、工程复杂性高以及环境要求严格等特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方面,项目的组织、沟通和协调是关键要素。针对大规模项目的多方参与、多种技术和资源的整合,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成为迫切需求。另外,经济、安全和环境等因素需要综合考虑,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成为水利水电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大规模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涉及庞大的工程规模和复杂的工程流程。例如,大型水电站、水库、海洋工程等,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协调和管理大量资源、人力和物力。因此,施工管理必须能够有效地处理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高安全风险: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到水文、水力、土力等多个因素,项目本身存在高风险性。施工管理需要重视安全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得到妥善执行,以防止事故和减少人员伤亡。

3. 环境敏感性:水利水电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可能性较高,例如水质、土壤、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施工管理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

4. 工程周期长: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周期通常较长,包括前期勘察设计、主体施工和后期调试运行等各个阶段。这就要求施工管理要具备长期规划和跟踪能力,有效掌控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

5. 多方协作与沟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涉及多个相关方的协作与沟通,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施工管理要能够有效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信息的流畅传递和沟通顺畅,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6. 技术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到多种专业技术,如水力学、结构工程、机电工程等。施工管理需要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和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1]。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包括大规模与复杂性、高安全风险、环境敏感性、工程周期长、多方协作与沟通以及技术复杂性。针对这些特点,施工管理需要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安全管理意识、环境保护意识、长期规划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标。

二、和县环城河等水系综合整治PPP项目和州湖水系综合整治施工质量控制

1.清淤施工控制措施

(1)浚前控制

A、精密的测量仪器:DGPS全球定位仪、回声测深仪、全站仪、水准仪等主要测量设备进入工地现场后,即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测量精度。

B、精确的测量基准点:对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等基本资料和数据,在开工前与监理人共同进行认真复测校核。

C、布设质量控制网: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测量基准点,精确的计算出 100 × 100 m湖区分块的各控制点的坐标值 , 并根据测量基准点并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分块控制桩及高程控制点。

D、浚前原始断面复测及补充勘探:会同监理单位做好施工前的原始湖区断面复测,形成结果,报送发包方,为工程开工和施工过程中测量、放样、复核提供施工依据。

E、布设施工水尺:在生活及辅助生产区河岸边布设一组精确的水位尺,并在施工作业区内沿清淤区每隔200m设置一组施工观测的水尺,考虑夜间施工视线模糊,在水尺上设立夜间标识,水尺的精度应满足五等水准精度的要求。

F、分条加密控制:对施工区内进行适当加密质量控制,精确计算出每个施工条幅控制点的坐标值,并采用DGPS全球定位仪进行导标放样,在施工条幅的开挖起迄点、分条开挖中心、开挖边线布设清晰的样杆标志。

G、挖泥船精确定位:开挖前,做好挖泥船的移位定位工作,挖泥船进入挖槽后,依照预先放设的定位中心样桩打设定位样桩,并采用DGPS全球定位仪进行复核,主桩定位误差控制在±0.5m以内,确保船位定位精确。

H、技术及操作准备:施工员对施工区清淤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应认真进行施工技术的交底,使操作人员详细了解施工顺序、技术、方法及质量要求,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图中的清淤厚度、清淤高程,预先制定施工条幅内清淤开挖计划及分布图,并布设于操作室内,作为清淤操作的依据。

(2)浚中控制

A、开挖平面控制:

在施工期间,及时补齐丢失的样桩,确保疏浚开挖初步准确性。

清淤时,挖泥船操作人员根据DGPS定位仪和定位桩台车系统来控制挖宽、前移量,并时常与边线样桩及中心桩进行相互校核,发现两者相对误差超出0.5m时,及时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漏挖、欠挖,条幅与条幅之间搭接5m。

采用DGPS全球定位电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船位,确保挖泥船严格按设计方位施工。

B、开挖深度控制:

开挖期间,水尺每天校核一次,挖泥船操作人员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并做好观测记录,并指令专人观测水位尺,每1小时观测一次,并遥报至挖泥船操作人员,与挖泥现场观测记录进行校核,确保水位基面的准确性。

严格按绞刀开挖设计的分层厚度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依据条幅清淤挖深计划及分布图进行清淤施工,并采用挖泥船上的深度监控仪、绞刀压力表、回声测深仪及DGPS全球定位仪等设备组合成的精密质量监控系统,实时调整绞刀开挖深度,并实现对清淤前、清淤中、清淤后的全过程挖深控制,确保挖深与条幅清淤挖深计划及分布图精密吻合。

C、开挖过程检测及纠正:

在施工过程中,测量组定期进行挖深检测,挖泥船每前进10m,船头及船尾检测挖深,挖泥船每前移100m,时行断面复测,并做好测量记录,掌握施工质量及回淤情况,必要时还要增加测量次数,每次检测必须确保水深测量精度可靠,以及时、正确的反映实际施工质量。

采用直方图、因果图等技术手段进行质量动态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纠正措施。

(3)浚后控制

挖泥船班组对当天开挖完成的清淤区域进行自检,发现不合格点详细地做好标识,挖泥船及时退船开挖修正,质量要求达到欠挖、超挖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

每完成一个清淤单元工程再进行检测及复测,并做好检测记录。

质量安全部指定一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工程完工并按合同要求的时间、内容,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

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途径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涵盖整个项目周期,从前期规划到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阶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管理途径:

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符合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落实相关的质量管理文件、程序和流程。通过体系的运作,确保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2. 质量计划: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检测和验收的方法和标准、质量相关的时间表和工作计划等,确保质量目标得到明确的规划和落实。

3. 设计审查和审批:对工程设计进行专业的审查和审批,确保设计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设立专门的设计审查机构或委员会,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个工序和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包括现场巡查、隐蔽工程检查、工序交接验收等环节的严格把控,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5. 质量检测和验收:对关键节点和重要部位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和合同要求。通过现场试验、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评估和检验。

6. 质量培训和提升:加强项目成员的质量培训和知识提升。包括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项目成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素质。

7. 经验总结和改进: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与评价会议,总结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对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改进,提高整体项目的质量水平。

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运行的关键。质量培训和提升、经验总结和改进、外部审核和认证以及技术研究和创新也是重要的质量管理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和措施,可以提高项目成员的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改进和创新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提升项目的质量水平。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问题、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更新和落实、供应链和材料质量的控制等。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加强项目组织和管理,加强与相关方的合作和沟通,持续引入新技术和创新方法。总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验收和运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只有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持续的改进,我们才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运行,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熊飞.本量利分析方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任婷,石芬芳.高校成本管理研究综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