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赋能下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运用
摘要:本文聚焦人工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深度挖掘其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结合丰富且具代表性的实操案例,详细阐述其在教学各环节的具体应用方式与成效。全面分析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从多维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创新发展提供系统、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推动历史教学质量与学生历史素养的协同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中历史教学;教学创新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在培育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等方面占据关键地位。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备受瞩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有望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与资源瓶颈,革新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为师生创造全新教学体验。然而,教师技术素养差异、技术依赖隐患等问题亟待解决。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多元知识拓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人工智能整合全球历史资源,挖掘教材外的多元史实与多元解读,如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关联不同文化史料,为学生创设丰富知识情境。如探究“文艺复兴”时,智能系统推送意大利城邦经济、拜占庭文化传播及艺术家手稿等资料,助学生在知识网络中深化理解,完善认知架构,契合建构主义知识建构需求,培育批判性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二)沉浸体验激发:情境认知理论支撑
情境认知理论主张学习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最有效。人工智能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构建逼真历史场景,如模拟“古代罗马城一日生活”,学生化身市民穿梭集市、元老院,感受政治经济氛围;智能语音模拟历史人物对话,增强情感共鸣。此沉浸式体验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知识记忆与理解效果,验证情境认知理论在历史教学的应用价值。
二、人工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存的问题
(一)技术素养鸿沟: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受传统教育背景与培训体系局限,在人工智能技术面前力不从心。以某中学为例,调查显示超40%教师仅能进行简单软件操作,如基础课件制作,对复杂历史数据分析、智能教学工具深度应用困难重重。这既源于技术培训匮乏,也因历史专业与技术融合课程缺失,致使教师难以跨越技术门槛,阻碍人工智能在教学中有效落地。
(二)技术依赖误区:教育本质偏离风险
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易使教学陷入机械与被动。部分教师直接采用智能生成课件,课堂沦为“技术秀”,师生互动简化为“人机问答”。如在“工业革命”教学中,教师照搬智能讲解,未引导学生剖析深层因果,学生思维受缚。且人工智能信息存在误差,若不经甄别采用,易传播错误知识,破坏教学严谨性,背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初衷。
三、人工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智能资源整合:分层分类构建资源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筛选整合工具,充分考量教学大纲的核心要求与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学资源库。对于历史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资源库侧重于提供生动形象的基础知识短视频,这些视频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的关键要素,搭配简易的史料解读资料,帮助学生轻松入门。而针对学优生,则引入学术前沿的研究论文和深度剖析的专业报告,激发他们的学术探索欲望,拓宽其知识视野。以“中国近代史”教学为例,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分层设计。针对高一新生,围绕“鸦片战争”这一重要节点,提供如动画形式的故事视频,将复杂的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以趣味化的方式展现,同时对《南京条约》等关键条约进行通俗易懂的解析,助力学生快速搭建基础认知框架。对于高三复习阶段的学生,则推送国内外学者对近代史中不同阶段、不同主题的对比研究成果,以及对经济结构演变的量化分析报告,满足他们深度学习和综合复习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互动:多元技术融合应用
1.智能交互驱动探究
教师利用智能交互平台,精心发布如“古代文明交流模式对比”这类富有深度和启发性的探究主题。学生随即分组展开协作学习,与智能助手紧密互动。在探究过程中,智能助手发挥强大的辅助功能,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实时提供丰富的资料线索。例如,当学生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细节存在疑问时,智能助手迅速推荐详细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图,标注沿途重要贸易站点、商品种类及交易规模等信息,同时引入希腊化时代文化传播案例,展示不同文明在交流碰撞中融合创新的过程,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文明交流的模式与影响。
2.VR/AR赋能情境体验
在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重要历史内容时,充分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重建雅典公民大会的逼真场景。学生仿佛穿越时空,扮演雅典公民亲身参与激烈的辩论投票环节,深刻感受民主决策的具体流程和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公民大会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以及不同阶层公民在民主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增强现实(AR)技术也发挥独特作用。当学生扫描“帕特农神庙”的图片时,AR技术会在手机或平板屏幕上呈现出神庙建筑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从最初的设计蓝图到建造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再到历经岁月后的变迁,都一目了然。
四、结论
人工智能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意义深远,但需正视并化解现存问题。通过系统理论指引与创新实践策略推进,强化教师技术培训与理念更新,合理驾驭技术力量,构建智能高效历史课堂。未来应持续深化理论研究、拓展实践模式、完善技术功能,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实现质的飞跃,培育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创新思维的时代新人,为历史教育现代化进程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璐、杜芳.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24,(06):26-31.
[2]王云霞.人工智能技术进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27):35-37.
[3]朱与橙.人工智能有效赋能高中历史教学实践[J].教育界,2024,(25):47-49.
[4]陈志刚、胡铮艺.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人工智能的策略[J].历史教学,2024,(9):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