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日俱增。本文深入探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相关技术与处理模式,提出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旨在为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
引言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重点领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拆除以及装修等活动,其成分复杂,包括混凝土、砖石、木材、金属、塑料等。传统的建筑废弃物大多采用填埋或露天堆放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对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达数亿吨。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已达到 70% - 90%,而我国平均水平仅在 30% 左右。部分地区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建筑废弃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在处理方式上,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建设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厂,但整体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处理厂设备陈旧,处理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废弃物处理需求。同时,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工作也存在不足,混合收集现象普遍,给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带来了困难。
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问题
2.1技术层面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仍有待完善。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处理技术,如破碎、筛分、再生骨料生产等,但在技术的稳定性、处理效率以及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问题。例如,再生骨料的性能与天然骨料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此外,对于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废弃物,如保温材料、装饰材料废弃物等,缺乏有效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导致这些废弃物难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2.2经济层面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前期投资较大,需要购置专业的处理设备、建设厂房等。而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建筑废弃物的回收成本较高、再生产品市场价格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一些资源化利用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运营困难的局面,难以持续发展。同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尚未完善,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协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3政策与法规层面
目前,我国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在执行力度上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于建筑废弃物的排放、运输、处理等环节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导致部分企业随意排放建筑废弃物,逃避处理责任。此外,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
2.4社会意识层面
社会各界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缺乏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不够重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选择简单的填埋或堆放方式。公众对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认可度较低,认为其质量不如天然材料,影响了再生产品的市场推广。
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处理模式
3.1资源化利用技术
再生骨料生产技术:通过对建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砖石等进行破碎、筛分等处理,生产出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可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建筑材料。目前,再生骨料生产技术不断发展,一些先进的设备能够生产出性能更接近天然骨料的再生骨料。
建筑废弃物的分选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选,将不同成分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例如,通过磁选技术分离出建筑废弃物中的金属,通过浮选技术分离出塑料等。
建筑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对于建筑废弃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例如,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处理含有重金属的建筑废弃物,使其达到环保标准。
3.2处理模式
集中处理模式:建设大型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厂,将建筑废弃物集中运输到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但需要较大的前期投资和完善的运输体系。
分散处理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或周边地区设置小型的处理设备,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就地处理。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的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但处理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产学研合作模式: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
四、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技术创新与研发
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对再生骨料性能优化、新型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同时,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再生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2经济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支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发展。例如,给予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建立建筑废弃物处理收费制度,对建筑废弃物的排放者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补贴资源化利用企业。此外,鼓励金融机构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4.3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完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建筑废弃物的排放、运输、处理等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建筑废弃物处理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规排放建筑废弃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规范生产。
4.4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向建筑施工单位宣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其规范处理建筑废弃物。向公众宣传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公众对再生产品的认可度。
结语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通过技术创新、经济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各方合作,共同探索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行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宇,张慧娟,王丽娜.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 中国建筑材料,2015,28(2):1-5.
[2]胡晓峰,黄波,杨军.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及关键技术分析[J]. 中国矿业,2016,25(5):72-77.
[3]孙慧君,杨洪刚,刘洋.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循环经济研究[J]. 环境与发展,2017,29(2):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