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中的无障碍设施优化
摘要:本文聚焦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中的无障碍设施优化,通过分析现有设施存在的问题,从站点设计、车厢配置、标识系统以及与外部交通衔接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提升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出行体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更加公平、包容与人性化,增强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出行体验;特殊群体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市民的日常出行任务。在倡导社会公平与包容的今天,确保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能够平等、便捷地使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无障碍设施作为保障特殊群体出行的关键,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特殊群体的出行体验与融入社会的能力。然而,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无障碍设施在规划、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
一、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现状分析
(一)站点无障碍设施
1.出入口
部分站点出入口缺乏无障碍通道,或通道坡度设置不合理,过陡的坡度给轮椅使用者带来极大困难。一些无障碍通道宽度不足,无法满足轮椅与行人同时通行,容易造成拥堵。此外,部分出入口的无障碍标识不够醒目,特殊群体难以快速找到。
2.垂直交通
电梯是站点垂直交通的重要无障碍设施,但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尤其在高峰时段,轮椅使用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等待。部分电梯位置隐蔽,标识不清晰,特殊群体难以发现。而且,电梯的维护管理存在漏洞,故障时有发生,影响特殊群体的正常出行。
3.站台
站台边缘与列车车厢之间的间隙过大,轮椅使用者上下车时存在安全隐患。站台地面材质对于视力障碍者不够友好,缺乏触感明显的引导设施,如盲道设置不连贯或被占用。
(二)车厢无障碍设施
1.轮椅停放区
车厢内轮椅停放区空间有限,部分车型甚至未专门设置,导致轮椅使用者在车厢内难以找到合适位置停放。轮椅固定装置不完善,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轮椅容易滑动,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风险。
2.扶手与吊环
对于身材矮小的乘客或儿童,现有的扶手与吊环高度设置不合理,他们难以抓握。而且,扶手与吊环的材质和设计不够人性化,缺乏防滑处理,在列车晃动时容易造成乘客滑落。
(三)信息无障碍设施
1.视觉信息
车站内的信息显示屏位置过高或角度不合理,坐轮椅的乘客难以看清。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对于特殊群体关注的列车晚点、换乘信息等未能及时准确展示。
2.听觉信息
广播系统声音嘈杂,部分语音提示不够清晰,对于听力障碍者,缺乏有效的辅助提示方式,如闪光提示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优化策略
(一)站点无障碍设施优化
1.出入口改造
确保每个站点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通道坡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设计,一般不应超过 1:12,宽度不小于 1.2 米。在通道两侧设置扶手,且扶手高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轮椅使用者抓握。同时,加强无障碍标识的设置,采用醒目的颜色和较大的字体,在站点周边及出入口显著位置进行标识,引导特殊群体快速找到无障碍通道。
2.垂直交通完善
增加电梯数量,尤其是在客流量较大的站点。合理规划电梯位置,使其易于发现,可设置在出入口附近或与无障碍通道直接相连。完善电梯标识系统,除了常规的楼层指示外,增加盲文标识和语音提示。加强电梯的维护管理,建立定期巡检制度,确保电梯正常运行,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及时维修。
3.站台优化
调整站台边缘与列车车厢之间的间隙,确保间隙在安全范围内,一般应控制在 5 - 10 厘米。在站台地面铺设触感明显的盲道,引导视力障碍者安全通行,盲道应连贯且避免被障碍物占用。在站台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识,告知乘客列车即将进站及车门位置等信息。
(二)车厢无障碍设施优化
1.合理规划轮椅停放区
为了确保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乘客能够舒适安全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在车厢内专门设置宽敞、固定的轮椅停放区。该区域的面积应不小于 1.2 平方米× 1.2 平方米,以确保轮椅能够自由进出和转向。此外,应安装牢固可靠的轮椅固定装置,例如安全带、卡扣等,以防止轮椅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滑动,从而保障乘客的安全。
2.优化扶手与吊环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需求,建议合理设置扶手与吊环的高度。在现有的扶手与吊环高度基础上,增加一组较低高度的扶手,这样可以方便身材矮小的乘客和儿童抓握,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保持平衡。同时,采用防滑材质制作扶手与吊环,例如橡胶材质,可以增加摩擦力,确保乘客在列车晃动时能够稳定抓握,从而提高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三)信息无障碍设施优化
1.视觉信息改进
降低车站内信息显示屏的安装高度,使其中心高度在 1.5 - 1.6 米之间,方便坐轮椅的乘客观看。优化信息显示屏的界面设计,突出关键信息,如列车运行时间、换乘线路等,信息更新要及时准确。同时,在显示屏附近设置语音播报按钮,方便视力障碍者获取信息。
2.听觉信息完善
优化广播系统,提高语音清晰度,降低背景噪音干扰。对于重要信息,如列车到站、换乘提示等,增加多种语言播报。为听力障碍者配备闪光提示设备,在列车到站、车门开关等重要时刻,通过闪光进行提示。
(四)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1.建立定期巡检制度
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巡检,检查内容包括无障碍通道是否畅通、电梯运行是否正常、扶手与吊环是否牢固、信息标识是否清晰等。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安排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加强宣传与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车站广播、宣传海报、社交媒体等,向乘客宣传爱护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引导普通乘客不要占用无障碍通道、盲道等设施。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服务培训,提高他们对特殊群体需求的认识和服务能力。
(五)提升与外部交通的无障碍衔接
1.与公交站点的衔接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公交站点之间能够顺畅衔接,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这些通道应当是平坦的,没有任何障碍物,并且有清晰的标识。此外,在公交站台设置无障碍候车区域,配备轮椅可到达的候车座位和盲文站牌,这样可以大大方便特殊群体,如行动不便者和视障人士,在换乘公交时能够得到必要的便利和帮助。
与周边建筑的衔接
2.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商业建筑、居民区等的无障碍衔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站点与周边建筑之间设置无障碍连廊或通道,确保特殊群体能够安全、便捷地进出站点。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特殊群体的出行体验,也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的无缝对接,使得整个城市交通网络更加人性化和高效。
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中的无障碍设施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站点设计、车厢配置、信息系统以及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现有无障碍设施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出行体验,使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更加公平、包容与人性化。尽管在优化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挑战,但随着社会对特殊群体权益的日益重视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必将不断完善,为构建更加和谐、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需求及推行策略[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2024.[出版者不详],2024:80-84.
[2]冉思奇.无障碍换乘下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建模及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22.DOI:10.27670/d.cnki.gcqdu.2022.001142.
[3]张金星.地铁无障碍智慧出行的最优路径分析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20.DOI:10.26981/d.cnki.gjhsc.2020.0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