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社会理念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策略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重要理念之一,尤其是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教学作用。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结合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教育背景来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以此来为学生的思政学习与实践营造出良好氛围。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教学主要强调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注重价值观人生观,法治意识的培育与提升、大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加侧重对理论深化与价值引领的教学。在此布局下,初中阶段教师通过结合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且有逻辑的思政教学与实践,有利于帮助学生达到高质量学习与实践的目的。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初中这个承上启下的思政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才能更为高效的展开。
一、结合纵向衔接教学,构建螺旋育人机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践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时,首先需要注重深挖思政教材间纵向关联点,以此实现增进知识间衔接以及价值递进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承担小学道德认知基础的巩固教学,又要为后续的高中理论生化做好铺垫,唯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展开高质量的教学实践探究,进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此章节进行教学时,教师便需要首先明确该课的教学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通过纵向衔接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了解国家机构“的内容,并试图唤醒学生记忆。此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班级中的学生对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进行对比,继而引导学生理解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通过纵向衔接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中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来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宪法宣誓活动,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感受宪法的权威。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当前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科目学习中的基础与认知,更强化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系统性、逻辑性、综合性等,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高质量的展开教学实践活动。
二、注重横向贯通使用,开展融合学科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应当关注横向贯通的教学方式,通过打通学科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融合科目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着重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历史、语文、艺术、数学、科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并且寻求在跨学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政治课堂教学的价值理解,帮助学生达到高质量学习的目的。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感受生命的意义》此节课的教学与实践时,教师便需要结合历史学科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可以是有关于抗战英雄、抗疫先锋等方面的英雄,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以及教育背景来探讨“生命的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学习与实践。此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以将此节课与语文学科中的《敬业与乐业》等课文进行衔接。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为初中生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综合、全面地进行《感受生命意义》的学习与实践。由此可见,此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助力初中政治教师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法治精神与人文情怀的融合,体现了思政一体化教学的宽度。
三、关注学段衔接教学,设计阶梯评价体系
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主要是通过建立与不同学段相衔接的评价机制指导学生在思政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也注重思政理论知识的实践内化。
例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建设法治中国》此节课进行教学与实践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设计学生的“法治成长档案”引导学生规范三年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实践来说,应当更加侧重于法治观念的认知,像是带领学生制作“法律在我身边的手抄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保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当更加注重对与法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带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模拟政协提案活动的方式来展开,有利于帮助学生达到高质量的学习目的,随后,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则需要聚焦法治信仰的培育,引导此部分学生参与社区法治宣传活动,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由此,此种阶梯式的评价方式不仅体现了当前思政一体化教学的连贯性,也能够动态追踪学生的法治素养的发展轨迹,有利于帮助学生展开高效的学习与实践。
结束语: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作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与实践的基础所在,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寻求通过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学段衔接等系统、连贯的教学方式构建起完整的道德与法治学习链条,帮助学生展开高效的学习与实践,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学习与发展中,针对性地对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明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以“维护国家利益”单元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22):23-25.
[2]杨颖.聚焦课程育人方式变革的区域学科教研实践——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J].浦东教育,2024,(09):41-46.
[3]宗姝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实践研究[J].青少年法治教育,2024,(09):26-29.
注: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PL[2024]LⅩH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