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胡梦竹
  
学术与研究
2025年21期
合肥市乐农新村教育集团蜀麓校区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已经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存在诸多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探索优化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涉及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为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引言: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它强调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融为一体,突出评价在教学中的导向功能,关注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体验。这一理念顺应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语文学习的价值,进而提升学科素养。同时,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将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对标新课程标准,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纸的发明》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寻造纸术发明前人们书写所用材料的特点,体会古人记录文字的不易,感受纸张发明的重要意义。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补充介绍龟甲、竹简、缣帛等书写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拓宽学生视野。接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生动呈现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认知中,可以领悟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搜集古代文人关于纸张的诗词名句,分享阅读心得,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加深对造纸术意义的认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1]。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学科素养的提升。最后,课堂提问、小组合作、个性化展示等环节都应成为评价的依据,全面考察学生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性反馈,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感悟学习收获,增强学习自信。

二、创新教学方法,彰显因材施教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创新,提倡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与新课标相契合,突出教学和评价的紧密结合,强调评价过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应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教师应紧扣课文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学习。课文讲述了一个贫苦女孩在风雪中卖火柴、最终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重视语言文字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字,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节奏。针对识字量较少的学生,教师采用字卡、词卡等形象直观的识字方法,帮助他们扫清语言障碍。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运用范读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针对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朗读练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自主感悟。在探究环节,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感悟,在合作探究中加深理解。教师应关注不同观点的碰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遭遇,体会童话蕴含的深刻内涵。针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围绕小女孩的形象特点进行口头或书面续编,进一步拓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最后,在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贫富差距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绘画、演唱等多种形式抒发感受,实现语文与艺术的跨学科融合。

三、优化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倡导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将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突出评价的导向功能,引领教学优化,促进学生发展[2]。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意味着评价不再是单独的环节,而是融入教学全过程。评价内容更加全面,评价主体更加多元,评价方式更加灵活,旨在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维度提升语文素养。

以三年级《守株待兔》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探究、习作训练等纳入评价范围。在导入环节,教师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据此评估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的初步领悟。在讲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思考农夫行为的荒唐可笑之处。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揣摩人物心理,体会寓言讽刺的艺术手法。教师应肯定学生敏锐的洞察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守株待兔式行为的危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见闻,拓宽视野,加深对故事主旨的理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反思环节,师生共同梳理本课知识,评价学习收获,明确后续努力方向。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认识自身不足,明晰成长目标。教师则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坚定前行决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发展,着眼于学生综合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的持续探索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必将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多元价值取向,在教学方式变革、评价手段优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促进每一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前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积极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打造更加高效、更富创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君宏.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构建[J].天津教育, 2024(11):82-84.

[2]李小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J].时代教育, 2024(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