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邓可佳 韩爽 陈昊
  
学术与研究
2025年21期
1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大阳镇中心小学 136309 2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大阳镇人民政府 136309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更加灵活和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感,力求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深度融合。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践行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

引言:作为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既是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必然结果,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变,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扩大,从另一个维度对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通过即时评价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学生进行信息反馈,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的解决策略等会随着反馈和评价不断调整和升级,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适时地调节,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要提升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人文积淀能力,在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即时受到来自教师的反馈,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并且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也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促进个性化发展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学生的每一步进程、每次表现都将成为影响教师如何教学的因素,从而可以实现教学评相统一,让学生时刻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基于差异化的评价,才能真正明白每一个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因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及时调整教学,让学生们学得轻松。

3.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能有效地打破“教”与“评”的割裂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评价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以自己的能力水平为标准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来说所造成的理解偏差或知识盲点的问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二、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针对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设计评价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第一步要让教师能够明确定义和描述教学目标,并且能够设计相应的评价活动来进行检测,该评价活动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按新课标规定要求,以本学科自身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评价任务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教师也可以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对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我们可以开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反馈等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在课堂上顺利将本篇课文中的知识点吃透。如在课堂问答环节,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秋天是什么样的,并说出这些落叶都长什么样儿,使学生知道这样美好的景致能带给人怎样的感情;小组讨论时,让学生产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落叶与水泥道有哪些联系,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各种形式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掌握本篇课文知识要点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水平。

2.落实以评导教,指向教学评价,规划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活动不是学生学完了所学科目的最终汇报,而是一个时刻指导着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更不是仅仅通过某种评价来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要重视评价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思维的发展情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来指导自己做出教学上的调整,同时发现其欠缺的一面,并能够不断地加以纠正和改进。

例如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学生反应对教学内容与形式予以调整。当学生在“秋天的雨”这一环节讨论不同的颜色和季节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理解提问学生“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这样的提问正是学生对秋天的色彩进行变化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加深对秋天色彩变化的思考。当学生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或者是单独进行指导的方式来让学生思路顺畅,让每位学生都理解与掌握文章内容。

3.细化学习过程,推进以评导学,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要细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对学生适时进行阶段性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细分每个学习环节的目标,明确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并建立起一个分阶段的反馈机制,每到一定阶段给学生提出恰当的、精确到过程层面的要求,让老师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找到自身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得到改善。

比如在初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为什么小女孩选择在雪地里擦火柴”“文章中所描绘了小女孩怎样的情感变化”,这一问题可以从学生故事情节的把握程度上来判断,在初读阶段,学生给出的回答可能只是单纯的说火柴为小女孩带来了温暖和幻想。在之后的细读课文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互动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小女孩利用火柴带给她温暖代表着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样帮助学生对作品的解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能力。

结束语:

新课标提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教学评一体化,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把教学和评价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式也是一种引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形式。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来说,在教授学生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与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快地学习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贾俊英.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J].基础教育论坛,2023,(23):66-68.

[2]王怡潇.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构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40-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