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及效果评估

吴云浩
  
学术与研究
2025年32期
江苏祥弘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 210000

摘要:本论文以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及效果评估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当前施工环保措施应用现状,揭示存在的缺乏系统性规划、技术设备落后、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施工各环节需求,提出强化系统性规划、推广先进技术设备、完善评估体系等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园林绿化施工环保水平,实现施工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为行业环保实践与科学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助力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环保措施;效果评估;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

引言

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深入贯彻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土方作业、材料运输、机械使用等环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扬尘、噪音、废弃物等环境问题。若环保措施缺失或不到位,不仅会对施工场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即时破坏,还可能引发长期的生态隐患,背离园林绿化建设的初衷。同时,科学合理的环保措施效果评估,是检验环保工作成效、优化环保策略的重要手段。因此,系统研究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及效果评估,对推动园林绿化行业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的现状

(一)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随着环保理念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园林绿化施工领域的环保意识呈现出明显的提升态势。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在项目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等环节,将环保要求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企业通过定期组织环保知识培训、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强化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环保施工对生态环境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部分企业还积极参与行业环保标准制定与推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行业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部分环保措施初步应用

在实际施工中,一些基础的环保措施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扬尘污染防控方面,施工现场普遍设置了围挡设施,对裸露土方进行覆盖或绿化处理,并通过定时洒水、使用抑尘剂等方式降低扬尘产生。在噪音控制方面,施工企业尽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段进行高噪音作业;同时,对机械设备加装隔音装置,采用低噪音施工工艺,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废弃物管理方面,施工单位对建筑垃圾、园林修剪废弃物等进行分类收集,对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进行回收处理,部分园林废弃物还被用于堆肥,实现了资源的初步循环利用。

(三)环保措施实施存在局限性

尽管部分环保措施已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落地,但整体实施效果仍存在显著局限性。从措施覆盖范围来看,多数企业仅关注到扬尘、噪音等显性环境问题,而对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隐性环境影响重视不足。在执行层面,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部分环保措施流于形式,存在执行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此外,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施工项目在环保措施应用上差异较大,小型项目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项目,环保措施的投入和实施力度明显不足,难以形成全行业统一、规范的环保施工标准体系。

二、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规划

当前,许多园林绿化施工项目在前期规划阶段,未能将环保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环保目标模糊,责任划分不明确,缺乏具体的环保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在施工场地规划时,未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周边生态敏感区域等因素,导致施工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施工流程安排上,各工序之间缺乏环保协同性,例如土方开挖与绿化种植的顺序不合理,可能造成土壤裸露时间过长,增加水土流失风险;材料运输路线规划不当,会加剧周边道路扬尘污染和交通拥堵。

(二)技术与设备落后

在环保技术和设备应用方面,园林绿化施工行业整体水平相对滞后。在土壤改良环节,大量企业仍依赖传统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忽视生物肥料、有机基质等生态友好型材料的应用,不仅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还可能引发地下水污染。园林废弃物处理方面,多数企业缺乏先进的粉碎、发酵、制肥设备,只能采用简单的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率低,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设备应用不广泛,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建设不完善,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三)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

目前,园林绿化施工环保措施效果评估体系存在诸多缺陷。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现有指标多集中于扬尘、噪音等单一维度,缺乏对土壤质量、水体环境、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综合指标的考量,难以全面反映环保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方法单一,过度依赖人工现场巡查等定性评估方式,缺乏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定量分析,导致评估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评估工作缺乏动态性和持续性,往往仅在项目竣工时进行一次性评估,无法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影响环保目标的实现。

三、优化园林绿化施工环保措施及效果评估的策略

(一)加强环保措施的系统性规划

在项目前期,应将环保规划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从施工场地选址开始,充分考虑周边生态环境承载力,避让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布局,合理划分材料堆放区、施工操作区、废弃物暂存区等功能区域,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干扰。优化施工流程设计,制定详细的环保施工方案,明确各工序的环保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例如,在土方工程中,采用分层开挖、及时覆盖的方式减少扬尘和水土流失;在绿化种植阶段,优先选择本地适生植物,减少植物运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生态风险。同时,建立环保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环保职责,确保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二)推广先进环保技术与设备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与设备,提升园林绿化施工的环保水平。在土壤修复领域,大力推广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生态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园林废弃物处理方面,鼓励企业配备粉碎、堆肥一体化设备,将修剪下来的树枝、落叶等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广泛应用滴灌、渗灌等精准灌溉技术,结合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推动施工机械的环保升级,采用电动设备替代燃油设备,降低废气排放;推广智能施工技术,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手段提高施工精度,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三)完善环保措施效果评估体系

构建科学、全面的环保措施效果评估体系是提升环保工作质量的关键。首先,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既包含扬尘浓度、噪音分贝等定量指标,也纳入生态景观协调性、生物多样性等定性指标。其次,丰富评估方法,综合运用现场监测、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分析。例如,利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施工区域扬尘浓度,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评估施工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

结束语

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及效果评估,是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生态价值的核心环节。面对当前存在的规划不足、技术落后、评估缺失等问题,需要全行业从系统性规划、技术创新、科学评估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通过加强环保措施的系统性设计、推广先进环保技术与设备、完善效果评估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园林绿化施工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未来发展中,随着环保要求的持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园林绿化行业应持续深化环保实践,创新环保措施和评估方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卓勋.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环保施工方法技术的探讨[J]. 四川水泥, 2019, (01): 152.

[2]刘晶. 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江西农业, 2017, (05): 8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