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教一学一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属于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途径,在低段识字教学里有着系统性整合以及质量提升的双重价值,这篇文章聚焦于它的理论建构与实践 创新,依照 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导向,阐述“教—学—评”一体化在低段识字教学中的理论内核,研究显示,“教—学—评”一体化可有效解决传统识字 教学中“教评脱节”“学用分离”等问题,为低年级学生构建“认知—实践—评价”的闭环学习生态,帮助其识字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引言
识字在小学语文低段也就是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里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学生进行阅读以及表达的基础,同时还是文化传承和思维发展的起始点,统编版教材依照儿童的认知规律,于一年级上册安排了《天地人》《口耳目》等集中识字单元,借助象形字、会意字等直观形式来开启汉字的学习之旅,到了二年级则融入形声字、韵语识字等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不过传统教学里大多时候存在“重教轻评”以及“学用割裂”这样的情况:教师着重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讲解,却忽略了学生识字过程中的动态反馈,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以机械抄写、集中听写作为主要方式,这很难激发 6 到 8 岁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没办法全面评估他们识字能力的进阶水平。本研究以统编版教材为立足点,结合低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在识字教学当中的理论模型以及实施策略,以此来解决传统教学里目标不清晰、评价滞后等问题,为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提供实践参考。
一、“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理论建构
(一)以课程标准为纲,确定评价指向和标准
2022 年版本的语文新课标着重突出了学业质量这一关键要点,该要点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当作核心维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以及研究领域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需要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依照课程标准分阶段、分情境来确定评价的指向以及标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尽管存在着差异,不过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以低段识字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许包含教会学生特定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等,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则可从准确认读生字、正确书写生字、可运用生字组词造句等方面去设定。
在第一学段的时候,学生识字的经验比较匮乏,这个阶段的评价标准应当侧重于基础积累方面,像是看学生是不是可准确地认读教材规定的生字,能不能规范地书写简单的汉字等等,就比如说在学习《天地人》这一课时,要评价学生认不认识“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生字,能不能正确地书写笔画简单的“一、二、三”等字。随着学段不断升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有所提升,此时评价标准可以逐渐提升到对识字方法的运用、自主识字能力等方面,比如在第二学段,学习《树之歌》时,要评价学生能不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认识“梧、桐、枫”等带有木字旁的生字,能不能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来记忆生字。
(二)以教材内容为本,设计多元评价要点
教材内容乃是教学的关键依据,于“教—学—评”一体化进程里,教师要依照教材的编排状况以及设计要求,深入挖掘文本的特性,设计出多元化的评价要点,在低段识字教学期间,教材里的生字分布于课文、识字单元等诸多不同板块之中,以象形字较为集中的课文为例,像一年级上册的《口耳目》,其评价要点可确定为学生能不能凭借观察图片,精准地说出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能不能依据象形字的特点来记忆字形。对于韵语识字课文,比如《姓氏歌》,要评价学生是否可借助韵文的节奏准确地进行朗读,是否可借助“加一加”“减一减”等方式记住姓氏生字。
除了对识字本身进行考量之外,还可依据学生于课堂之上参与识字活动的具体表现来实施评价,像是学生有没有积极投身到小组讨论识字方法的过程当中,在识字游戏里的参与程度以及表现状况等,举例来说,当开展“摘苹果识字”游戏的时候,要观察学生是不是可迅速且精准地认读“苹果”上面的生字,能不能积极参与游戏并遵循规则。语文活动之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同样可以融入识字评价,比如在口语表达方面,评判学生能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生字展开清晰的表达,在写话练习方面,查看学生是不是可恰当地使用生字并且书写无误。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拓展教学新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
低段学生有活泼好动以及好奇心强烈的特点,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可拓展创新教学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跨学科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学习和自然事物相关的生字时,可以和科学学科相结合,比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的《动物儿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观察科学课中常见动物的图片或者视频,了解动物的外形以及习性等方面,然后再学习“蜻、蜓、蚂、蚁”等生字,学生因为对动物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容易记住带有虫字旁的这些生字,并且可理解虫字旁和动物之间的关联。
游戏教学法用于低段识字教学成效颇为可观,教师可设计“汉字接龙”游戏,用上一个生字的末尾字当作下一个生字的起始字,好比“天空—空气—气球”这般,学生于游戏里踊跃思考,稳固生字记忆,锻炼思维的敏捷程度,运用多媒体资源亦是创新教学形式的办法,借助播放饶有趣味的汉字动画,像展示象形字演变历程的动画,使学生直观领会汉字从图形至文字的转变,加深对字形字义的理解,提升识字兴趣。
(二)抓住教学基本点,落实教学评价
在低段识字教学过程之中明确教学基本点是十分关键的,比如在教学《口耳目手足》这一内容时,其教学基本点在于让学生认识那些表示人体部位的生字,并且可做到准确认读以及规范书写,教师依据这个基本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首先借助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可直观地认识口、耳、目、手、足,随后教师示范这些生字的读音以及书写笔画,学生进行跟读和仿写。在评价环节,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达成了基本点,也就是看学生能不能正确认读、书写这些生字,对于达成基本点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未达成的学生,则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要点之后,便可延伸拓展教学要点,比如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生字来进行组词、说出句子,以此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对于那些积极参与拓展活动并且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额外的奖励,像是小红花、小贴纸之类的,教师需要留意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反馈,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调整教学节奏以及方法。要是大部分学生对某个生字理解起来存在险阻,那么教师可以增加讲解或者练习的环节,要是学生对拓展活动兴趣浓厚,就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时间或者难度,保证教学评价可切实得以落实,提升识字教学的效果。
结论: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里,“教—学—评”一体化有着关键作用,从理论建构角度来看,它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科学的评价指向以及标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元的评价要点,以此为教学给予坚实的理论支持,在实践路径方面,它借助拓展教学新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抓住教学基本点切实落实教学评价,提升识字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领会并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持续探索创新,帮助低年级学生牢固掌握识字技能,提升语文素养,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良好根基。
参考文献
[1]高洁.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21(2):657-658.
[2]涂剑.语文阅读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原则与课堂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69-72.
[3]吴春梅.优化教学设计方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小学生(中旬刊),2022(11):64-66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