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课堂教学实施
——以统编版语文二上课文为例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了教与评相结合的教育要求,强调了“四个 W”的要求,在“教学评一致”的基础上,致力于解决教、学、评相脱离的教学问题。所以,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注重把“教、学、评”三个部分统一起来,以“学”为出发点,把三个教育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评价工作作为“教”和“学”两个环节的一个整体总结与诊断,并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对应展开教学与评价。“教学评”三要素不能有任何缺失,要使这三要素达到一个高度的统一,就必须使这三要素达到一个新的统一性高度。以下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为例展开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以期通过详尽的叙述和要求,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课堂教学
引言:
在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的“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个问题割裂了课堂“教”、“学”、“评”三大环节,分划了它们的内在关联。这种语文课堂教学不利于建立有效的课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悖。所以,教师应注重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走出“只教不评”、“只学不评”、“只教不学”等低效率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一、聚焦“教学评”,学习目标先行
究竟是应该以老师之“教”为中心,还是应该以学生之“学”为中心?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教与评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以往的教学目的是把重点放在老师的“教”上,这样的做法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宗旨不符。如果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那么“教”与“评”就会变成徒劳。所以,在“教”、“学”、“评”这三个方面,都是由学习目标来指导的。要想达到“教与评的一致”,就必须把目标放在第一位。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应将“教学评一致性”作为重点,要以学生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语文大单元教学理论为中心,对单元目标进行整体设计。
例如,在讲解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要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展开教学,就必须要有一个“将军”来领导学习目标。在此,我们将以学习为目的,而非以教学为目的。“教与评合一”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习目标”的设置是当务之急。所以,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首先要精确单元主题,然后根据其要求,对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总体的设计。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为“大自然的秘密”,本单元的阅读材料为《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
三篇文章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自然中的科学知识,它们都是用一种非常生动、非常有趣的方式来向孩子们传达科学的信息,同时还能让孩子们对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以单元阅读为主要内容,在进行多个不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特征。在“大单元”思想指导下,应注重强调整体化、针对性强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学”、“评”三个方面的指导作用。比如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图片和重点句子来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并从中提炼出重要的信息。2.让我们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如何正确地使用文中重点词语,从而使我们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思考。3.学习科学知识,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一切都是以“人文主题”为主线进行的,其目标的总体设计也是语文要素的体现。
二、聚焦“教学评”,制定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来深化对大单元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在确定了具体的课程方案之后,如何根据大单位的主题来进行课程的设置,这是值得老师们深思的。除此之外,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让教育的结果得到提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展开读写结合教育,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将“自然的美妙”作为作文题目,把单元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单元的知识框架,并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进行阅读、练笔。通过课前预习内容、课中小组讨论、课上发言、课后自主反思,找出单元教学的共同之处,并对描述自然动植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深化学生对阅读写作的认识。
三、聚焦“教学评”,评价任务贯穿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在“教学评合一”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问题往往被忽略。有的老师还以为,在学生们的提问中,说上一句“真棒”,就算是可以了。这一切都与“教学评一致”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相违背。在“教学评一致性”中,评价任务指的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学习任务,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等。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对《树之歌》和《拍手歌》的对比性阅读进行了以下的评价。评价作业:运用活动演绎的方法对《树之歌》和《拍手歌》进行剖析;通过画圈和注释,发现文章中的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分组讨论,对课文识字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对比两个课文在写作、语言、主题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该设计运用了反向原理,在“教”之前和“学”之前,联系学习目标来评价学生的期望学习目标有没有实现,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因此,在《树之歌》和《拍手歌》以及其他一些题材的对比阅读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全过程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下“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最终建立起一种新的“教与评合一”的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只有把这个学习过程做好,把“评”和“教”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才是新课程标准的真正体现。
结束语: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指导下,要解决语文单元教学中的问题,就必须把“一致性”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评”三个层面中,这样才能够切实贯彻实施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国美.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主题教学设计——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为例[J]. 花溪, 2021(25):2.
[2] 杨彝熹.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制定——以《我要的是葫芦》为例[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师资建设, 2021, 034(001):P.78-79.
[3] 陈晓龙. 射中靶心辐射课堂——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主题研究[J]. 好日子, 2019, 000(035):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