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主题式”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颁布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要保证高质量和高成效,还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1]白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多元设计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08):77-79.]。
同时,新课标建议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1]夏永立.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江西教育,2022,No.1206(31):35-39.]。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探索大单元教学,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作业设计,设计“主题式”创新作业,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本文,我将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元作业为例,分析主题式作业设计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中解决“真问题”
新课标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主题式作业设计中也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性,深入进行思考,从而解决“真问题”。
第五单元“面积”主要需要学生体会面积的含义,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这些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具象化于生活情境中,因此本次主题式作业设计了美术课剪纸的真实情境,符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不仅能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形式,还能增强学生作业的兴趣。
“面积”主题作业
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们准备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形彩纸用于设计创意图形。但是笑笑小组没来得及准备,于是老师借给笑笑小组一张长12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彩纸。
二、体现核心素养导向
“主题式”作业应突破设计文本性强、纸笔为主和过分强调“双基”巩固的藩篱,积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将新课标中要求的八大核心素养研究透彻,然后将本单元需要重点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融入作业设计中。
在“面积”主题式作业中,我将学生需要在作业中提升的量感、几何直观以及推理意识融入进作业设计中。
任务一:动手剪一剪(15分钟)
(选取录视频的方式完成作业,记录并展示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1)用这张长方形的彩纸剪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形彩纸,笑笑小组能剪出多少张?
(2)笑笑是这样想的:108 ÷ 9 = 12(张)
你觉得她的想法正确吗?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任务二:动脑想一想(15分钟)
淘气小组和笑笑小组利用他们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形设计了创意图形,如下:
淘气小组作品《雪花》 笑笑组作品《椅子》
(1)数一数,想一想,你能计算出这两个作品的周长和面积吗?
(2)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次“主题式”作业的任务中,我强调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核心素养:
1.培养量感。任务一要求学生在真实的剪纸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对于测量工具的选择作出合理判断。
2.培养几何直观。任务一中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操作方式对长方形进行折一折、画一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组成要素。任务二中学生将面积和周长的知识整合在创意美术作品中,建立了对数与形的联系。
3.培养推理意识。任务二中学生利用图表信息从条件出发推出其他结论,有条理地思维,给结论作出合理解释。能够观察表格后进行推理,发现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的结论。
三、多样化作业形式和评价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丰富作业的形式,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在作业中选取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录视频等方式完成作业,记录并展示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此外,在作业后教师需要注重发挥评价的作用。既关注结果性评价,又重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四基”“四能”,更要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本次“面积”主题作业的评价方式就对照主题活动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如下评价方式:
“优”:能准确说出结果,计算出正确的周长和面积,并能有条理、充分地说明理由;动手能力强,能用至少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良”:能准确说出结果,计算出正确的周长和面积,说明理由表述不够充分;动手能力较强,作品完成度和质量较高。
“合格”:能准确说出结果,计算出正确的周长和面积,但说明理由不完整;能够动手操作。
“不合格”:不能准确地说出结果和计算出正确的周长和面积,且不能说明理由;动手能力不足。
从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作业完成程度,学习活动中操作、思考、交流、创意等方面的表现程度,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