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解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呈现的文化自信元素
摘要: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首先从时代背景分析进行文化自信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根据相关资料界定本文文化自信元素的分类依据。其次以统编版全册教材为例,分析插图中的文化自信元素。挖掘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化自信元素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以此才能真正实现在知识学习中培养好小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文化自信;插图;教学路径
文化自信自提出以来被小学教育界的学者着重研究,有学者从“探寻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的角度探究文化自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也有学者从小学语文三个版本的教材角度出发,认为“统编教材要更加合理地彰显文化自信,需要进一步增强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并侧重阐发其现代价值。”[2]本文从研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路径入手,着重对关于文化自信的绘画做出数据分析,以期呈现出文化自信在插图内的多维度内涵。
一、教材中文化自信元素的分类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科学的总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为基本分类依据,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与教材实际,本文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的细分为祖国人文及自然景观、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几个方面。
二、统编版教材中插图板块的文化自信统计分析
插图为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添加了一笔活泼有趣的色彩,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利用学生本能对多彩有趣图案的喜爱来传达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观念。倡导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忽略了教材中最直接也是最可靠的一种教学资源——插图。
通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1至6年级的统计分析及各渠道资料的查询,统计得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有12册课本,一共287篇课文。
1.教材封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学生首先最直观接触到的就是封面,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封面色彩丰富,灵动有趣。从封面来说除了一年级上册之外,每一册书本的封面都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春节舞龙舞狮的卡通形象到阖家包粽子的温馨画面,一幅幅独属于中国人的瞬间被定格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封面之中,静态的封面仿佛有动态之感。比如四年级下册的封面中,三个小孩互相协助在大门前贴着“福”字,门前的红灯笼、红对联等富有中国味元素的场景汇聚在一幅画面中,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一年级下册的封面当中也是年味十足,色彩鲜明的画面灵动地体现出春节时期小朋友们的快乐瞬间,同时在画面中也充满了中国特色元素,门前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大红门上贴着福字,大门前的小男孩坐在石鼓之上,手持糖葫芦开朗地笑着,另外两个小朋友在快乐地对着雪人。一幅和谐欢乐的春节乐玩图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在潜移默化对传统文化习俗产生共鸣与认同感。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不同于初中、高中。可能对于封面的喜爱就会让学生有兴趣翻开这本教材。当然这个过程除了编者的努力还需要一线教师的有意引导。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教学中都会忽略掉插图的作用,一方面可能是目前的教学辅助工具太丰富,教师在选择的时候会有所权衡取舍,另一方面是现有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比教科书更加生动立体,曾经有看过一位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3D技术辅助教学。无可厚非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中的运用是教学能力多方面发展的一部分,也是科技与教学融合的一大进步,但依旧不能忽视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2.教材文章内插图的文化自信统计分析
笔者对小学部编本教材的插图按照祖国人文及自然景观、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四类进行了分学段、分类型统计。
由表可知部编本教材中的插图祖国河山占据着比较大的部分,体现文化自信插图在四册书中分别是
(1)祖国人文及自然景观的插图示例分析
大部分插图都是辅助文本内容而搭配的,在教材中祖国人文及自然景观的插图多于其他类型。其中五星红旗和天安门是代表我国的两个重要人文符号,这两个元素在教材中也有出现多次。国家文化认同指导人维护自己国家的伟大形象和尊严,这种精神要从小就灌输到学生认知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精神潜移默化的灌输。具体表现在教材中,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和国庆日等一系列国家的文化象征,灌输学生国家的尊严感。[2] 如一年级上册的识字课《升国旗》的插图中许多小学生们戴着红礼巾向着庄严肃穆的国旗敬礼的画面,一方面让即将加入少先队的一年级学生通过插图生动地描绘对升国旗有形象具体的认识,产生向往、自豪之情。另外一方面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对五星红旗产生熟悉与认同感。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课《操场上》中插图的国旗、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中文本上方是天安门与一位身穿民族服饰小男孩的图片,文本下方是新疆雪山与一位汉族小男孩的图片,两张图片一上一下形成对比,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对我国壮丽河山的认识。以上这些都是通过教材中的插图来辅助学生熟悉我国的典型标志、我国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对国家产生认同之情、自豪之情。
同样教材中有许多展现自然景观的选文,在这些选文中辅助有相匹配的实景插图或者油画,帮助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又对自然景观有自己的想象,《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风景如画,搭配插图雪花飞舞与绿绿葱葱的画面形成对比。可谓实现了涵养儿童美感、帮助理解文本的插图功能。[3]
(2)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插图示例分析
教材中有多处体现我国的各个民族文化特点的图片,有宏大的远古时代民族祖先想象出后羿射日的插图,给人震撼的视觉冲击,体现出民族大无畏精神和对自然界的挑战精神。也有细小的“站如松,坐如钟”这一借助京剧形象来体现行为举止规范的小图片。
统编版全册教材中出现的插图有传统节日的盛大场面、京剧脸谱、名著、特色中国画、围棋等等中国人从小熟悉的传统文化,这些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标志凝集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些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数千年中流传下来,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随着继承与不断发展,编者有意将这些插图配合着选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认知,形成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荣誉感。
在部编本教材中更是不乏将四大名著的插图编入教材之中。在一年级上册的中编排的讲故事环节,故事的插图就是四个小朋友头上分别戴着《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卡通形象头环。同时在这一课中也是插图占据着大半篇幅,可见编者试图通过图片来向新接触语文的小读者展示语文名著中最经典又最适宜他们所接受的名著。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植根下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对中华传统名著的认知。同时四年级上册封面中的小男孩画着孙悟空的脸谱,学习孙悟空的经典姿势,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模样。同样在本册中的习作《我和____过一天》中的插图是一个孙悟空的卡通形象与小朋友们对话的图片,让学生进入到《西游记》的情境设定之中与人物进行对话。通过这样的插图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习作任务,也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名著,走进名著。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插图示例分析
在部编本教材中有部分选文选取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伟大人物、英雄人物的事迹为主题,并搭配有这些人物的插图。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伟大人物相关插图是一幅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字样的石造沙洲坝水井,一方面插图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为文本增加真实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从细小方面了解伟大领袖毛泽东,产生敬意,帮助低学段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
在二年级下册中《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中以文本环绕形的方式插入了一幅实景图片,图片中正定格下了已满头白发的邓小平爷爷在为小树苗浇水的画面。这样一幅图为文本作了有力的证明,也拉近了文本与人之间的距离。
更加典型的就是六年级上册中的选《狼牙山五壮士》。选文中搭配了一幅五位英雄在山崖之上准备英勇就义的图片,五位壮士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热血爱国的
形象跃然于纸上。插图之中五位壮士与雄伟的山崖一起更加凸显出他们的英雄气概与悲壮的氛围,以此帮助学生体会当时的壮烈情感,领悟崇高的民族精神。
在统编版教材中除了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之外也不乏对近现代我国科技发展的展现,这种展现可以很大地发挥语文的人文性,通过语文的学习来了解我国的科技进步水平与发展过程中的不易,感受现代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让学生产生自豪感与荣誉感。在四年级下册中《千年圆梦在今朝》的选文中,附上的是一幅由国家航天局提供的带有五星红旗的月球车,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瞬间。用真实的照片作为搭配选文的插图更具有说服力,中国的五星红旗在月球上的出现更加有震撼力,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自豪之情。
(4)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插图示例分析
一年级上册中特别出现的《我上学了》篇目中全页几乎以插图的形式出现,56个民族的小朋友身穿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站在天安门口,这一课既有体现祖国人文景观又有体现民族文化。短短的五个字“我是中国人”具有特色设计美感与价值,此时的小学生还处于对汉字的初步认识阶段。短短的五个字文本背后传递的是编者的用心良苦,在上学伊始了解我们国家的第一步,我认为这一课中教师不需要刻意地让学生领会到背后深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只需要教师情感丰富地表达教师自己内心的自豪与荣耀感足以。就像之前所言文化自信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小学阶段第一课,也是第一个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自信的选文,教师应该打好“第一枪”。同时在这一课中出现的天安门、国旗等图片,从感官上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与国旗。
在高年级中的一篇课文《开国大典》中的插图是来自画家董希文的油画,插图占据了整个页面,这在统编版选文中是独有的,在插图中用艺术的视角展现了独属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时刻,将这一时刻定格在画面之中,蓝天白云与红色的城楼形成对比,提升学生审美意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瞬间的庄严与中国人民的喜悦。
结语
时代的发展进步,国人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扬起文化自信教育的大旗,深入解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正确文化自信观,坚定伟大理想信念,强化时代责任担当。在对过去的文献研究之中发现,大多数关注的是教材中的阅读教学,对于插图及其他板块关注的比较少。通过本文对插图内容的统计与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插图内涵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参考,力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高效率地渗透文化自信价值观教育。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对新青年提出了新的挑战性要求,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国家之栋梁。这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时代要求,要充分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自信素材,才能培养好小学生。
总之,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对新青年提出了新的挑战性要求,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国家之栋梁。这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时代要求,要充分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自信素材,这些是培养小学生爱国思想的重要来源,深入研究教材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爱国的小种子是一项伟大而富有时代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朱文辉.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结构研究——基于三个版本教材的纵横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2020(03).
[2]胡庆晓.新时代小学语文教材爱国主义教育开发与路径探析[J].学苑教育,2021(18):9-10.
[3]张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的中国元素探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洪芷珊,2000年11月生,女,汉族,福建省南平市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