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好课堂“探索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的深度融合”,助力高中生物学

袁欢
  
学术与研究
2023年13期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530699

摘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这一学科的最本质的一些学习能力或学习技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物实践课相互结合起来,实际上是非常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的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相互契合起来,让学生们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为自己所带来的便利,也能够感受到生物实践课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生物实践课

引言:

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都得到了显现,越来越多的学科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助力。高中生物实践课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高中生物实践课的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有效使得教学的过程,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来。因此,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在怎样的意义上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这些都应当是高中生物教学所必须要考虑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也需要教师运用实践的技巧去实现,这是认识高中生物实践课与信息技术关系的必要前提。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践课深度融合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注重生物实践课的本质规律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或便捷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教育的过程真正的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一些独特优势来,而生物实践课既强调学生对于生物理论的学习程度,也强调学生的综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细胞核功能的时候,我利用信息技术,灵活组织运用科学实验资料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主动参与细胞核功能的探索和认知过程,以模型建构的形式主动探索细胞核的结构,完美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特别地将二者的优势都发挥出来,这是在实践中必须要特别注重的。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及通过生物实践课的独有特点,能够更好的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最为重要的。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的融合,最为重要的是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出来

无论运用信息技术将生物实践课推向更高的程度或更好的效果,还是在平时的生物课堂上,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特殊出来,让学生能够以一种主体性的状态进入到生物学习中来,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生物实践课的教学中,不能够仅仅将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的灌输者来对待,而是教学生作为更为主动的知识的吸收者来对待,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是高中生物实践课显示出其应当具有的价值。因此不能够因为信息技术过于发达而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略,也不能够因为生物实践课的学习多么困难,就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抹杀。因为二者深度融合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供更多的服务,也就是说,让学生作为一个生物学习的知识的主动吸收者,这是二者深度融合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三)二者深度融合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的综合培养

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相互融合的过程,也应当是一种能够真正的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因此,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的是,如何更好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起来。这里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指的是学生如何更为科学的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特别的注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引导出来。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的培养,这种学科思维的培养着重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生物这一学科本身所应当具备的一些思维的培养过程,这个能够更好的使学生的生物学习有的放矢,并且能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思维乐趣,这些都是开展二者深度融合的时候必须要注重的。

(四)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是有益于,也能够有助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共识,这在实际上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能够善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着重指的是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深度思考和学生对于生物这一学科的本质规律的探索。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这样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往往能够使教学的意义和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现,从而使高中生物教学能够真正的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如何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培养怎样的综合能力,就构成了高中生物教学所必须要践行的实践基础,从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求学生能够真正的在这种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现其应有的生物学习的状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高中生活教学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践课深度融合应当践行的教学思路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寻找更多的生物实践课的教育资源

对于生物实践课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实践课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生物实践课提供助力的同时,必须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生物实践课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就是说,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资源的搜寻与整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的便利化。因此,信息资源的收集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二者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寻与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何让教师在深度的搜集这些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生物实践课的真正进步,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搜寻与整合相关的教育资源,所必须要注重的一个方面。

(二)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生物实践课的一些重要环节

生物实践课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往往能够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能够实现生物实践课所应当具有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巧妙地利用了视频,如手术缝合伤口过程、氨基酸的立体结构、脱水缩合过程、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等,一方面,动画视频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另一方面,动画演示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如何模拟”以及“怎样模拟”,“如何模拟”指的是一种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生物实践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树立怎样的模拟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的模拟,往往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的融合更加具有兴趣。“怎样模拟”指的是教师,要明确在哪些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信息进行有效模拟,这些都是生物实践课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所必须要注重的方面。

(三)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

好的课堂往往是学生们能够积极的进行讨论的课堂。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通过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的营造,往往能够使课堂的教学具有实质性的价值。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能够融合,并不代表着课堂效果一定能够好。因此,注重课堂讨论氛围的营造和注重课堂讨论氛围的不断完善,这些都是有助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融合的效果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积极的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相融合的过程中,实现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通过这种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的营造,往往能够使得教学的过程展现出应有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来。这实际上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的明确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所应当具备的一些特点,在这些特点相互融合、相互契合的过程中,实现讨论课的应有氛围。

(四)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立体式的评价

立体式的评价指的是,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性的评价,这种综合性的评价往往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生物学习的激励作用。因此,如何围绕着学生的总体的学习状态开展科学的评价,也是高中生物教学所必须要注重的。从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求教师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与学习的价值,因此,总体性的以及立体式的课堂评价也构成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践课深度融合所必须要注重的一个问题。

(四)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

能否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相当程度的启发,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特别的注意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相当强度的启发性,通过启发学生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的乐趣,这是高中生物教学所要求的,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真正的让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通过对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往往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出非常高的效率性,这样的一种启发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之上的,这对于学生主动的求取知识和主动的探求知识,都有密切相关的联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相当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践课深度融合应当践行的实践方向

(一)在尊重学生的创新性想法的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其实对于生物学习来说,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实际上是很难得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的尊重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尊重他们的创新想法,往往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精神动力,生物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这种动力。因此,教师要特别的注意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生物实践课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学生的这些创新性想法的最大包容,通过包容学生的这些创新性想法,往往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现。因此,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相互融合的时候,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尊重学生的创新性的回答,或者说对某些生物问题的不同回答,这些都是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度思考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二)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与动脑空间来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生物实践课,实际上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体验感,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积极的动手动脑,实际上是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践和相互融合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践课融合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能够真正的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空间。对于生物学习来说,实践课就是重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实现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与融合之下,就更加的要注意到,让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空间,真正的发挥出来,这对于生物实践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充实性来说,都有巨大的好处。因此,教师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的增大,逐渐的有质量。这是生物实践课所必须要注重的,也是信息技术下的生物实践课,必须要注重的,只有注重这个,这些内容才能够使生物实践课的教学精髓真正的显示出来,从而促进生物实践课的有效与良性开展,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三)以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维,作为二者深度融合的基础

核心思想的思维指的是在高中生物实践课的教学中,学生如何真正的将生物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思维培养出来。这就是说,信息技术尽管为学生的生物实践课的学习提供了信息平台,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而言,这些信息平台的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以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作为重要的落脚点。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的时候,我以“陈阳同学受伤——利用胶原蛋白作手术缝合针——陈阳身体的蛋白质有什么功能——妈妈给陈阳煲骨头汤”为情境展开信息技术教学,从而达到这些效果: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整课的情境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情境打造的问题悬念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真实情境的创设促“学以致用”。学生的生物学习的思维往往能够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和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因此,在二者深度融合的时候,教师也要特别的注意到,如何将核心素养的思维培养出来,只有将学生的这些思维培养出来,学生的生物学习的过程才能够更加的具有实效性,从而也能够更好的实现生物学习的有效过程。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真正的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突出出来,使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就有一种内在的稳定的核心思维,这些都有助于生物学习的长久进步和学生生物学习的长久发展。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践课深度融合应当践行的实践方法

(一)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有特别重要的教育价值,传统教学方面的优势,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够被忘却,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找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并将这些优势注入到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之中去。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生物实践课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给予二者融合提供新的启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全面性,以及教师的面授的效果性。实际上,在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生物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到生物实践课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这些优势吸收进来。这种吸收的过程往往是一种强强联合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也都有利于生物实践课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质量以及能够真正的将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培养起来,因此,在二者深度融合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实践课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

(二)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

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的深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求学生之间能够更加的注重相互学习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面对较为新颖的信息技术,学生们之间的反应程度和学生之间的反应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特别的注意到如何更好的使得信息技术与生物实践课的融合显现出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特别的注意到,让学生们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这种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往往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实际上,在生物实践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面对同样的实践内容往往会产生出不一样的反应,这种不一样的反应对于生物实践课的教学来说,实际上是难能可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之间形成取长补短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共同进步和共同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都是有裨益的。

(三)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方法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生物学习方法的有效培养。这就是说,尽管信息技术能够作为生物实践课教学的助推剂,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需要学生将生物学习的方法培养起来,真正的让学生掌握得当的方法,才能够使生物教学的过程具有实质性的进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到,也要更加的留心到学生学习的方法的进步性。因此,这也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的以方法作为先导,特别注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掌握得当的生物实践方法以及生物学习的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核心素养所必需的。这就需要教师去更加细致的思考,二者深度融合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否具有科学性,这样能够更好的使二者的融合具有更为科学的价值和更为科学的实践追求。

(四)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强化课堂的反思性

反思性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既有的知识。因此,反思性课程的构建对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课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善于在这些课程中进行反思并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构,这些都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因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反思也能够反思,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逐渐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通过恰当的引导,也往往能够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真正的具有实效性,这样的一种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二者深度融合的效果达到最佳。

(五)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强化课堂的生活性

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生活化的课堂的构建也需要教师重视起来,通过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往往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一种内在的体验感。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时候,我就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围绕重要概念以体验、探究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倾听、感受体验、思考分析与交流,促进学生建构概念,形成生命观念。通过与生活贴近的鸡卵实验和土豆片实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科学思维与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不少生物知识实际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知识的反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的认识到这一点。真正的将生物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常识相互联系起来,使得学生们在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二者融合的一些真正的意义,这样的一种生活性的课堂的构建,能够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对自己生活的关照。同时,也能够看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中的生物知识,这是二者相互融合的一个重要的驱动性力量,而深度融合,实际上也需要构建这样的一种生活化课堂,这能够使得二者的融合最大程度的实现生物教学的精神慰藉。

参考文献:

[1]朱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3,25(03):215-218.

[2]孔鹏.信息技术下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探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4.

[3]刘霞.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策略[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创新思维与教育学科研学术探究论坛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