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外国文学名著的赏析及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王鑫
  
学术与研究
2023年13期
天津天狮学院 301723

摘要:外国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其中富含丰富的人文内涵。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潮在西欧迅速传播,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作品秉承人文精神,将写作目光聚焦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小人物身上。本文主要以几部著名文学作品的赏析为例,对作品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外国文学;文艺复兴;艺术形象

外国文学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名著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文艺复兴中,广大文学家坚持人文理念,冲破了中世纪神学思想的巨大桎梏;启蒙运动更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理性主义思想。进入 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逐渐兴起并占据重要地位;20 世纪,贴近现实的批判现实主义取代了以往的写作风格,为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一、贝内特丽丝的形象塑造分析

贝内特丽丝是文艺复兴开山始祖——但丁的《神曲》中的天使角色。著作里的贝内特丽丝美丽、温情、善良,聪明活泼但仍具大方持重稳重。对但丁而言,贝内特丽丝的胸怀如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广阔,也同爱人一样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提供支持。可以说,但丁把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和爱情的憧憬全都融合到该角色中。通过但丁和贝内特丽丝的聊天,以及在天堂游玩的描述,该角色深刻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对现实提出了摆脱迷茫、拨乱反正的期望,努力找到复兴政治和道德的路线。

二、维特的形象塑造分析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一直为众人称道。在歌德笔下,维特文艺造诣极深,热爱大自然且乐于助人。维特深爱着绿蒂,因为她是真、善、美的完美象征,是维特的梦中情人。无奈绿蒂婚约在身,对于少年来说十分烦恼。维特对以迂腐的公使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势力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在无法获得爱情、理想和仕途的多重打击下,维特走上了自杀道路。可以说,维特的思想十分激进,他的烦恼也突出代表着当时整个资产阶级整体的烦恼。

三、堂吉诃德的形象塑造分析

提起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人们多会浮现出他骑马向风车挑战的荒诞场景。塞万提斯将堂吉诃德打造成一个严重脱离现实、深陷自我幻想的荒诞形象。通过仆从桑丘的视角,塞万提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荒诞滑稽的骑士,但这一表象的背后却洋溢着坚定而执着的信念,这种信念代表着正义。不可否认,堂吉诃德是的人物形象充满喜剧元素,人生处处是悲剧,但他身上具备的执着与信念,却不得不让人感动,因而他成为外国文学名著中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

四、哈姆雷特的形象塑造分析

哈姆雷特是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悲剧性角色。哈姆雷特出身高贵,国之储君,这样的人生赢家是不可能与“悲剧”一词相联系的。于是莎士比亚让哈姆雷特的人生境遇急转直下,让其经历父死母嫁、叔父夺位的众多巨大打击,从而让其内心世界充分黑化,走上复仇之路。就这样,主人公从懵懂无知逐渐开始对周边事物心怀质疑,勇于面对残酷现实,孤注一掷愤然抗争却最终悲剧收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哈姆雷特人生之路充满着人文主义元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反动势力异常强大,哈姆雷特最后孤木难支。哈姆雷特的最后一次反击是全剧的高潮,也是实现蜕变的过程。他最终与反动势力同归于尽,虽让人扼腕叹息,但他的英雄形象却异常高大。

五、鲁滨孙的形象塑造分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首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鲁滨孙从小胸怀冒险精神,烦于循规蹈矩故步自封,先后三次出海远航,试图闯荡世界。在最后一次中遇难,不得不过上野人的生活。鲁滨孙并未心灰意冷,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意志坚定地与恶劣环境抗争。他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甚至还收服了野人“星期五”,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终于在随后,鲁滨孙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聪明勤劳的双手,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财富而衣锦还乡。作者笛福用朴实纯真的叙述语言,身临其境的写作风格,刻画了一个充满人文主义和进取精神,勇于创造且不甘平庸的正能量形象。

六、《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巴黎圣母院》是由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巨著,其核心在于展现人性所具有的“美”和“恶”。副主教克洛德的形象源于是对当时教会独裁和禁欲主义的现实批判,他深感教会的丑恶,却苦于无法突破桎梏,也缺乏与现实抗争的胆量。皇家卫队长弗比斯外表极佳,却把它用作蛊惑人心的手段,丑恶的内心和俊美的外表形成一个强烈反差。另一方面,敲钟人卡西莫多面相奇丑,身体残疾,让读者心存余悸,但这样一个怪物却内心美丽,与丑陋的外表再次形成强烈对比,作者正是用这种巨大的内外反差,让世人体会到美和恶的真正内涵。

七、安娜·卡列琳娜的形象塑造分析

安娜是沙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琳娜》中的主角,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少女时代的安娜嫁给了年长自己 20 岁的卡列宁,婚后如同生活在地狱中,从而更加激发了安娜内心对真爱向往。面对安娜的示爱,渥伦斯基无动于衷,于是安娜极端地用死亡让渥伦斯基回心转意。安娜的爱情是悲剧性的,但却充满着她对自由和真爱的向往。作者在结尾处用死亡的悲剧方式来展现主人公对自由真爱的执着追求,悲壮之余却也刻画出一个勇于抗争且心怀理想的坚强女性形象。

外国文学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些文学名著生动塑造了各类鲜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为了反映现实、抨击黑暗,还是挖掘人性、力主反思, 都在文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众多重要的里程碑。通过对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并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有利于帮助读者深刻了解作品体现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生活,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从而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双.外国文学名著人物形象塑造分析[J].今古文创,2020(36):30-31.

[2]缪昕,王欣然.外国文学名著人物形象塑造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5):7-8.

[3]屠玉蓉.关于外国文学名著的赏析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J].海外英语,2011(15):200-2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