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栏目设置比较分析

——以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

李兰兰
  
学术与研究
2023年18期
陕西宝鸡中学 721013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我们对人教版中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此次修改的重点是针对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新旧教材在栏目设置、内容安排等方面的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来看,这次修改使人教版中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更加贴近新课标,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应用能力

引言

2019年起,新的高中生物课本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正式实施。新教科书是基于2017版课程标准,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既继承了原有教材的长处,又有所创新。本文采用了《人教版必修课》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内容。通过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在生物课程中实际应用的借鉴。这次教材的修改注重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新教材也更贴合新课标,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新编和旧编的栏目设置对比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为了让老师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新版教科书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大”字标题,新教科书还对一些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这样的修改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提升学生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贴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现代化的学习需求。总之,这次教材的修改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对新的教学挑战。

(一)首页

新版《新教科书》每一章的头版仍然保留了旧教科书的形式,包括书名、导言、题记、格言和短诗等。与旧教科书不同的是,新版的图画和提问特别具有情景色彩,并以现实问题为驱动。这种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同时,这也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创设更是意义深远。教材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能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1]。

(二)正文

课文的文本叙述和同学们的活动相结合,相互交错,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保持同学们的兴趣。在旧教科书中,有四种学生活动,包括数据分析、实验、思考和讨论等。而新教材则将学生的活动综合起来,分为思考、探讨和探究。其中,思考和探讨的栏目并不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而探究实践则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领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活动的教育价值。此外,新版教科书新增了“科学方法”一栏,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生物学教学中,如采用归纳法、差速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建构模型法等基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2017版《新课标》中也提到了要从“生命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系统地研究“社会实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

(三)练习与运用

在旧课本中,练习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种类型,而新课本则将这一特色继承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炼和更新,并设置了大纲。新课本中的题目类型为念力测试和扩展性应用。其中,“概念检测”突出基本功,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概念的掌握情况;而“拓展应用”则引领学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方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新老教科书在内容安排上的对比

(一)目录表对比

总的来说,新版和旧版的目录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对于本章的题目,与第一、第二节的题目保持不变,而第三节的题目将词语“凋亡”改为“死亡”,这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生命现象。在必修二中,与必修一相比,原本的第四章“癌症”被删除,而在新版教材中修改为“基因突变”,更符合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和现实应用情况。

(二)插图对比

无论是新教科书还是旧教科书,都设有丰富的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在第一节中,两张照片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具有对比性的插图,以增强学生对于有丝分裂的理解,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二节中,也有两幅图画被删除。在第三节中,添加了两幅图片,并针对“端粒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描述。新版教材中,图解不再是零散的名词和概念,而是被整合成为一个概念网络,图示的颜色更加鲜明立体,文字说明与图示有机结合,构成了一种逻辑体系。

(三)课文内容对比

新版必修一的《分子与细胞》主体部分相较于原版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其中包括增加了六个新的小标题,这些标题主要用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益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的深度和广度。在新的教科书中,加入了非洲爪蛙的细胞核移植和植物的组织培养相关知识,通过对比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和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全能性的不同。同时,新的教科书也引入了关于脐带血干细胞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细胞多能性的深刻理解,展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结语

在教材栏目的设置和内容安排上,人教版新旧教科书存在着一定差异。旧版教科书中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较为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新版教材更加突出了科学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更高,并体现了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和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新版教材在内容安排和教学理念上都更加严谨,旨在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全面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与培养生物学相关的职业人才的目标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阙才英,李俊,桑珍雷,等.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栏目设置比较分析——以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J].教师, 2021(17):2.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1.17.032.

[2]贾俊娟,陈忠,李桂萍.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对比分析 ——以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J].教师, 2020(2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