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高”计划背景下基于“渐进式”理念的健康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模式创新研究

余安妮
  
学术与研究
2023年6期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在“双高计划”建设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背景下,加快推进专业教育与思 政教育协同育人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以健康管理专业班级为例,基于“渐 进式”课程思政创新理念,采用校企协同育人的课程开发思路,以“智慧养老” 为思政教育主线,构建起“品德高尚,心智齐全”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优化课 程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和完善考核模式,全过程多维度地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打 造出全新的健康管理专业思政课程,推进技能提升与价值培育协同目标的高质量 实现。

关键词:“双高”计划;“渐进式”理念;模式创新;协同育人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  计划”) 的发布与实施,重新部署了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战略,为  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也赋予了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新的内涵和使  命。[1]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重技轻人” ,将技  能培养放在首位,而轻视了对“人”的培养。新时期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成才”与“育人”相结合,既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还  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品德高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要实现“成才” 与“育人”协同发展,则要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建设中思  政教育的沉浸,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促进“成才”与“育人”协同  发展,已成为“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职业教育中新兴专业-  健康管理专业为例来探讨“渐进式”课程思政模式创新,通过探寻课程规律,深  入挖掘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思想教育融合发展的交叉路径,促进职业技能与  职业精神融合发展,践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1 健康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沉浸”路径

习总书记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充分体现了健康对小康  的基础性作用。可见健康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要注重对人品质和品德的 培养。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 心在于全面提高培养能力,依据区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发展的定位, 来打造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体系。因此,健康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路径应 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搭建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基础平台,实现德 育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相互融合,加快德育教育向技能教育全过程的“沉浸”;二  是重视健康管理专业的校内教育环节,从课程设计开始,加大思政教育“沉浸” 力度,强化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三是加快校外实习实训环节的培养。将健康管 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践当做课程思想创新成果的检验,注重对学生在实践中 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考察和评价。[2]

所谓“渐进式”课程思政模式是指以专业特性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凝练出思 政元素,我们将凝练出的思政元素比作盐,而专业技能培养视为水,要实现盐与 水的全方位融合,则需要实现“沉浸”过程。健康管理专业除了要培养学生高超 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将将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精益求精的价值信念及榜样示范 的劳动精神等元素渐进式融入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精神、价值观 念及使命意识进行有效引导和评价。[3]除此之外,还应强化学生在实习实践环节 的考评,以此来做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的评价指标,也由此来强化对学生 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念等德育素养进行全方面监督,确保向社会输入的是一批德才 兼备的高素养人才。

2. 健康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沉浸”方式

课程思政绝不是为了“思政”而“思政”,也不是简单机械的将思想政治教 育元素插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中去,课程思政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建设方式。具体来 说,课程思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方位融合,这 就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入手,打造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思 政体系。

2.1 优化升级课程设计,融入时代元素

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往更多的体现在对技能的培养,课程评价标 准也聚焦在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忽视了对时代精神和时代元素的融入。

而健康管理专业作为朝阳行业对接的是全民的健康,尤其是在全国大力推行乡村 振兴、“双碳”战略等背景下,健康管理专业人员更多的应具备饱满的时代精神, 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更多具有典型的时代楷模和高尚的价值观念。[4]为此,应瞄准课程设计,强化时代精神和时代元素的融入,推进健康管理 专业课程内容优化升级。

2.1.1 贯彻“经世济民”精神,勇担青年使命

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中国怎么办?当代青年要 深刻认识国际格局演变与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叠加性、同步性、长期性,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坚持不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 场大变局中,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勇担责任的价值理念来完成青年使命。 这是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应该厘清和融入的宏观大环境,一定要让学生们清 楚学习的目的和奋斗的目标,找准自身的定位,怀揣梦想,在时代变革中实现自 身的全面发展。[5]

2.1.2 以榜样力量为引领,培养创新精神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智能化和智慧化的迅猛发展,创新精神 成为时代主流。与健康管理专业就业相对应的智慧养老模式赋予了该专业学生更 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在以往的培养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不能紧跟 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新鲜事物而显得手忙脚乱, 带来就业后的二次学习。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融入时代元素,激发学生的创新 精神,使得学生不仅掌握最新的智慧养老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灵活多变的在学 习和实践中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智慧养老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也是更为直观和更具激励性的激励方式,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开展讲座、观 摩学习、实习实践等方式,将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楷模事迹引入课堂教学,全方 位的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6]

2.1.3 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端正职业态度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健康管理专业常被误解为“保姆”、“护工”和“管家”等,这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很多毕业生都不再从事与自身专业有关 的工作,导致专业发展受阻。新的课程设计中要破除这种错误的认知,从强化职 业素养教育着手,沉浸“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职业素养大赛等途径,潜移默化的将奉 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沉浸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得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真正 的了解专业特性、理解专业属性、热爱专业岗位,端正职业态度,将自身专业素 养沉浸到具体的岗位实践中。

2.1.4 培养匠心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健康管理专业属性,在培养学生的匠心品质中,要格外强调“敬业、诚 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敬业要求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要技术过硬且热爱工 作岗位,因为健康管理涉及到人的身心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敬业精神显 得格外重要。诚信精神要求培养的学生在涉及到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中要做到实 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真正为服务者的健康考虑,诚信对待工作中的 一切问题。友善精神则更多的体现在对服务者心里健康和身体健康的服务和管理 中,应充分体现专业素养,与人为善,从服务者具体情况出发,做到充分沟通, 和谐处理相关问题。

2.2 创新教学模式

如果说教学内容设计是健康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模式创新的基础,那么教学模 式创新则是驱动力。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更多体现出教育主体的绝对主体性,而忽 视了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随着雨课堂、超星学习通和学习强国等线上教学模 式的出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备受欢迎。其优点主要体现在角色的互换和 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健康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单一的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强调实践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不仅 可以学习并共享全国优秀专家的知识传授,还能通过全媒体来指导课程实践,尤 其可以对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效给出客观的评价。[7]因此,在混合式教学 模式创新中,更加有助于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的相互沉浸融合,通过更加灵活便 捷和高效多维的方式推进教学实践向更高质量发展。

2.3 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健康管理专业以往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课中的管理,而忽视了课前和课后环 节的管理,而通过教学模式创新,课前环节被纳入课题教学过程,通过雨课堂等 工具强化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发放学习资料、布置任务、新闻播报、微 党课等方式加强对课前环节的管理,使得学生在课前就熟悉所学内容、提出疑问和加强课题讨论。课后管理主要是通过雨课堂等发放课后作业并对学生课堂知识 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和答疑解惑。通过分阶段管理,课题充分的将课前、课中和 课后环节衔接起来,形成闭环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而分阶段教学策 略的实施也进一步加快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沉浸融合进程,通过课前的新闻 播报、微党课、一分钟短视频等将思政元素多方位的传播沉浸,充分发挥全媒体 的优势,达到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课中的讨论交流,以及课后随时线 上面对面的答疑解惑也进一步强化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的沉浸强度。[8]

2.4 创新考核模式,确保沉浸融合的质量

在新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下,必须配套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模式, 该考核模式分为课堂教学考核、实习实践考核、岗位行业考核三部分。课堂教学 考核则主要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核,其中课程思政的考核是 重中之重,该部分的考核可通过雨课堂、学习通等工具的测试、讨论和作业等方 式进行考核评价。实习实践考核主要是针对该专业学生完成课堂教学进入实习岗 位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主要是针对该专业学生表现出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 劳动精神、核心价值观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岗位行业考核是针对已经毕业离 校的学生,尤其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学生进行跟踪考核评价, 通过岗位考核和行业评价来对培养的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考核评价。

3.对策建议

3.1 以“双高”计划为契机,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模式创新

“双高”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 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 (群) 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中国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就必须推进教学改革,而教学改 革就必须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前提,这事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技全能人 才的关键。因此,“双高”计划背景下加快推进“渐进式”课程思政模式创新是 确保“双高”计划成效落实的关键一步。

3.2 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渐进式”课程思政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渐进式”课程思政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只有成功的 教学模式改革,才能确保“渐进式”课程思政模式创新顺利的推进。“渐进式” 课程思政模式创新不是独立的创新行为,它理应是融入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推行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创新与课程思政 创新双向沉浸融合。

3.3 加快“渐进式”课程思政模式创新示范和推广进程

以健康管理专业为例,探索“渐进式”课程思政模式创新的成果应尽快的通 过示范课、短视频和会议交流等方式将最新的成果进行示范推广,以便带动更多 的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改革,为“双高”计划建设提供安全科学的改革创新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善元,李巨银,杨海峰.以国家“双高计划”引领高职院校“提质赋能”的路 径与举措[J].江苏高教,2020(12):4-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3):16-19.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 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4-11.

[4] 刘 承 功 . 高 校 深 入 推 进 课 程 思 政 的 若 干 思 考 [J]. 思 想 理 论 教 育,2018(6):6-11.

[5]刘敏.“双高”背景下基于“渐进式”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开发研究—— 以“直 播营销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35-40.

[6]张越,李延彬.以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践行课程思政[J].教育研 究,2020(1):22-28.

[7]陈刚,刘刚,孙淑萍.“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 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2-7.

[8]陈哲.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操作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 想教育,2015(3):29-33.

基金: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开放大学校级一般课题“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背景下课程思政模式创新研究”(编号:XJ2021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