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国内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研究现状

王艺霏 刘梁
  
学术与研究
2023年8期
长春人文学院 儿童福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群体,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康复指导和评估。而且长期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一直在研究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并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通过多次实证研究发现,音乐治疗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同他人交往技能提升。因此本文试图从音乐疗法角度进行探讨,首先对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进行解析,其次分析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为后续相关研究成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希望能为我国乃至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针对不同类型自闭症儿童实施音乐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实证研究

尽管音乐治疗在中国国内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地将注意力聚焦于该领域,其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关于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实验仍然较为有限,这对于未来更多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音乐治疗干预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述和总结,以期为我国音乐治疗干预小儿自闭症提供借鉴,进而推动音乐疗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分析。

对于音乐治疗干预,虽然国外的研究较早,但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当高的成就。所以接下来从其实验设计、干预的目标和干预的效果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1.音乐治疗干预的实验设计。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在音乐治疗干预实验设计上,大多数的研究者采用得失单组前后测试实验设计,主要在自闭儿童的语言、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实验内容涉及认知行为训练、情绪管理训练、人际交往能力锻炼、言语表达技巧等多个领域。通过这种实验设计不仅能够观察到被测试的自闭儿童在通过音乐治疗干预后,在语言,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而且还能从不同层面对其未来心理状态做出预测。还有部分采用的实验组、控制组的实验设计,通过两组实验对比,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治疗对于改善自闭症患儿身心各方面影响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在相关的文献资料里,音乐治疗干预的实验设计种类十分丰富,但是不是每一种实验都能够将音乐治疗干预充分的体现出来,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儿童自闭症也分很多类型,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所以对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施干预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也是促进实验设计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关键所在。

2. 音乐治疗干预的目标。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国内研究者对自闭症儿童采用的音乐治疗干预的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以及注意力和认知水平等。使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在这几个方面进行干预,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语言交流技巧,从而有利于今后社会生活的适应。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所要采取的行为干预措施应该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音乐治疗干预的作用。通过随音乐治疗干预目标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其实大部分研究国内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研究者倾向于将社会交往能力与语言能力作为核心干预目标来进行研究,因为这两个因素是影响自闭症儿童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还有部分研究者把情感控制和注意力当成重点干预目标,这主要是从另外一种方面考虑其对孤独症儿童心理成长的正面作用。但就认知行为方面来说研究的却更比较少见。由此可见,研究者们着重着眼于自闭症儿童的典型问题,如社会性交往问题,语言/文字沟通困难,情绪行为障碍等问题的干预。在几十项研究中,许多研究者都将自闭症儿童中的2项,3项甚至更多列为音乐治疗干预对象。并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音乐治疗可以同时改善自闭症儿童身上存在的诸多障碍。

3.音乐治疗干预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对于音乐疗法的疗效进行过多方面的评价,但总体来看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在音乐治疗干预效果上,虽然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音乐治疗方式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但是取得的结果却是大致一致的,即音乐治疗对轻度至中度自闭症患儿有良好的缓解作用。目前在国内大多研究者都认为通过音乐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症状,并且其有效性已得到验证。通过文献查阅,相关研究者采用综合音乐治疗法对多位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经过一段时间,一般是5个月或者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疗效评估,通过与对照组的对比,实验组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也有一部分研究者只是针对个体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干预观察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自闭症儿童在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也有的研究者采用集体干预的方式对患有严重孤独症儿童实施音乐治疗,也就是说通过多个研究者对个体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干预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情绪、社交和语言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这些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朝着乐观积极的方向转变。可见综合音乐治疗干预能够显着改善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并促进其人格塑造以及社会适应,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康复手段。

二、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研究现状分析。

尽管国内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特别在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多数研究设计效度缺乏。

目前,我国对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进行了相关的实证性的研究,多为单组前测和后测设计,介入一个自闭症儿童,不论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存在疑问。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拟通过将两个独立样本同时纳入一个单目标实验所构建出的双组间方差分析来验证前后测中不同项目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性。已知单组前测和后测的设计因缺少控制组进行对比,无法控制历史的成熟和统计回归的影响。在此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时期的两个或多个被试间实验所获得的信息来检验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前测和后测之间的距离时间非常短暂,被试可因前测而出现联系效应,对后测内容的敏感性和疲劳效应,影响了试验的效果:如果前、后测的距离太久,然后就产生了保持和遗忘个别差异的问题,指示不容易区分是自变量导致了反应变量,或被无关变量扰动所致。这两个问题都给研究者带来了困难,使他们在进行实验所需资料时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大多数研究设计都存在着效度不足的现象。

2.跨情境及纵向研究较少。

通过对几十篇有效利用音乐治疗来干预自闭症儿童实证研究的梳理发现:目前利用音乐疗法来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研究都是以相对孤立的环境(如机构、医院等)为主,这不利于日常生活中干预效果的普遍化。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文献综述以及专家经验积累,导致很多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此外,大多数通过音乐疗法干预自闭症儿童的有效研究也只是短期的横向探索。没有进行长期追踪检测项目,使得自闭症儿童音乐疗法效果的持续性基本面临挑战。这就是在音乐治疗干预背后存在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效果,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观察评估,对其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不能够仅仅地局限于某一孤立的环境。而且在时间上要进行有一定的持续性,否则短期的干预虽然能够看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实证不够精确,不能够为后期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3. 研究中非专业人员参与受限。

目前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研究都是通过在该领域有多年经验的而且较为专业的人(如音乐治疗师,有音乐治疗能力的医生)来进行的,这就意味着这些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技能。而家长和学校老师这样非专业的人参与非常有限。专业人员介入自闭症儿童治疗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专业人士参与自闭症患儿干预的时间却毕竟是有限的。反之,与自闭症孩子相处时间较长的家长,学校教师则鲜有参与,这某种程度上降低干预的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干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所以,在音乐疗法干预自闭症孩子的实证研究中,总是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解释变量来支撑相关研究的开展。只有通过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干预,才能够使音乐治疗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效果确实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三、国内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研究的相关建议。

自闭症儿童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间质性障碍。其中,情感类疾病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认知类则主要是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ADHD)。这些症状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情绪与行为受到情境影响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其他障碍儿童,部分地加大了探究自闭症儿童介入效果详情的困难。然而,通过以上对现有音乐疗法在实验设计,干预目标和干预成效三个层面上的介入研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音乐疗法介入完全可以成为自闭症介入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高度关注自闭症儿童治疗全过程。然而对自闭症进行干预却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课题,鉴于音乐疗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干预研究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与看法,希望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对音乐治疗的研究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

鉴于以上大部分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设计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均不足,增加音乐治疗干预效果可信度对优化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随后的研究可以更多地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设置可以限制多个被试,并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试验结果,来检验干预的合理性。正由于如此,在保证了实验内效度并提高了实验外效性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在音乐研究领域中进行应用。在此基础上,假设案例大小,可在单个被试上尝试采取多基线方法来扩大调查的有效程度并让干预效果更有说服力。最后,还可以根据每个受试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他所在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实验的总体信度和可实施度。通过对音乐治疗的研究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能够促进研究者更好地将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应用于实践,从而为更多的自闭症儿童提供有效、可靠且科学的康复方案。

2. 加强干预效果的跨情境和纵向研究。

通过上文描述可知,已有研究大多在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环境中开展,而随后的研究可以考虑在家庭或者普通学校这样一个自然存在的不同场景下介入自闭症儿童。这既有助于探究其干预效果是否不同于其他情况,也方便干预效果泛化。另外,从理论上讲,当被试处于特定的情境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影响到治疗的实施结果。此外,已有干预研究中干预时间比较短,有的仅接受短期(几周)治疗,缺少长期跟踪测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后续研究中应该适度延长干预与追踪时间并检验其维持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后期的治疗提供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参考框架。

3.鼓励家长等其他非专业人员参与。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通常也是伴随儿童时间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在儿童的成长和康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尤其如此鉴于自闭症儿童对于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敏感性,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利用音乐治疗来早期干预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音乐疗法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研究已经取得的相应的成效,但是在相关领域还没有形成成熟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音乐疗法干预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机制,提高它的有效性,同时也为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新的福音,以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人类自身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岩岩. 国内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实证研究现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8, 38(10):3.

[2]郭亚静. 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干预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9.

[3]廖文.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  2021.

[4]叶海珍. 可视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20):1.

1.吉林省特殊教育学会科研课题,课题名称:“国内外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效果的元分析研究”,课题编号:JT2022F001

2.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焦虑情绪的音乐疏导策略研究”,合同号:JJKH20231517SK

3.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课题名称:“基于STEAM理念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融合课程的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GJX2022D6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