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然价值、实然表征与必然路径
摘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爱国主义引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青年爱国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实然表征,并从国家、社会、高校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内容、载体途径、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是加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积极态度,它作为一种正向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与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一环,新时代深刻认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然价值、实然表征与必然路径,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提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一、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然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热爱祖国是青年们的根本遵循,只有坚定理性信念,筑牢爱国之基,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努力成长成才。爱国主义精神是热爱祖国的粘合剂,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动与引领下,青年才能强大自我,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一)、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变化应然,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新时代青年,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年感知正面的,积极的与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在生活与学习中能够做到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祖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推动者。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稳定是新时代青年必须付诸行动的任务。青年爱国主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在形式与内容的教育上,不断向纵推进,深入挖掘和创新属于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引领系列措施,通过在青年乐于参与和易于接收的形式,做到提高青年对国家、社会、民族、文化等的认同感,从而使青年更加坚定爱国主义,勇于同各类威胁国家安全的势力作斗争,共同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建党百年来,民族的力量一经觉醒,青年始终在历史舞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成长必定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背景下,由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影响,青年容易产生思想偏差等不可逆转的问题,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贯穿于青年成才的每一个重要人生时刻,不断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成为青年成长路上的“指南针”。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利于塑造青年成长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文明素养与道德素质等优秀品质。在精神力量的不断引导和所塑造下,更是有利于实现青年的人生价值。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虽然是抽象的,但是中华文明赋予了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精髓与核心“等字面的意义,凸显出爱国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不断砥砺奋斗,成长为堪当国家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然表征
青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提升青年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时代青年在爱国方面的思想行为受全球化渗透遇到了较大的挑战,部分青年已经出现国家认同弱化、信仰缺失、人生理想消极、享乐主义与功利主义盛行等情况,如果未能及时加强正确引导,将会给新时代青年的三观形成一定冲击,导致其思想受到影响,在行为理念上出现偏差。
(一)、离散与回归: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下留学人数及移民人数增加,民族认同感倍受挑战。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0-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增,2021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发布《2021年英国低龄留学白皮书》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初中就选择出国留学(59%),34%的学生选择出国读高中,极少数的学生(7%)从小学就前往国外就读,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使民族认同感受极大挑战。一是该年龄段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本就社会阅历少,思想单纯,而境外势力宗教渗透的手段方法不断变化,愈加先进,抵御渗透的难度愈发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被人利用。二是大部分出国留学学生的家长背景处于中上水平,才能将小孩输送往国外深造,这些家庭的孩子不愁吃穿,没有经历过挫折和苦难,个人意识强于集体意识,他们他们眼界开阔,个性鲜明,思想独立,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等思潮影响带来了不同的国家认同观念。三是长期或者从小在国外成长生活,随着在留学目的国的居住时间的延长,在“文化霸权主义”为主的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导致留学生及海外华人逐渐偏向西方思维,进而更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危害国家安全。
2.网络信息化挑战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当代青年,特别是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时代的“95后”和“00后”,可以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我国10~19岁、20~29岁的网民占比分别为 14.3%、14.2%,而这在此阶段的人大部分处于逐渐成熟但又易怒的青年状态,价值观在逐步形成,不加以引导则容易陷入思维简单、头脑发热、见风就是浪的极端“愤青”状态,容易演化为狭隘民族主义甚至是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难度加大。加上大数据的精准推送,青年很容易陷入固化信息流的“信息茧房”,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割裂了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供给,让利用各种网络平台鼓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消极社会思潮有了可乘之机,否定国家历史与文化,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二)、冲击与回应: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1.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更加开放自信。青年具有朝气蓬勃,充满力量的特点,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在中国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青年始终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与综合国力不断向新台阶迈进,中国青年全面发展的客观基础日益牢固,同时党和国家立足于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青年打造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青年学生既在课堂内“文明其精神”,也在操场上“野蛮其体魄”。
2.国家长期关注并支持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关注青年的成长与成长,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青年主题的重要讲话。同时,基于青年的思想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政策文件,特别是在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逐步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政策与文件,培养一支专业化与专家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在青年大学生的培养上,以学生为本,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是高校辅导员努力育人的方向,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体现了辅导员队伍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路径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通力合作,完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发挥社会组织的通力保障和发挥高校阵地作用,是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路径。
(一)、优化顶层设计,完善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顶层设计是指导各项工作开展的中心,爱国主义教育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应从全局的高度全面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完善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南。
1.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我国出台了《国旗法》、《国歌法》、《英烈保护法》、《国家安全法》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法律,同时,可以参考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评选,设计爱国主义教育的评先创优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城市和单位获得应有的褒奖和鼓励。
2. 健全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机制。采取法治、行政手段遏制“信息茧房”的恶性发展,对蓄意伤害群众爱国情感、恶意抹黑国家、造谣、侮辱英烈的公司和个人绝不姑息,整改长期存在庸俗化、低质量的“信息茧房”平台甚至关停;延续“净网行动”长效化、常态化发展,提高违法成本,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为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保驾护航。
(二)、发挥社会组织合力保障,营造浓厚的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的营造,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红色彩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1.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共和国勋章、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到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积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定期举办身边好人互动活动,营造榜样示范氛围,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2.用红色彩绘扮靓城市的同时营造红色氛围。在乡村的墙上、走道的窨井盖、公园的走廊等彩绘红色元素,沁人心脾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年活动较多的广场、公园、学校等适当增设爱国人士雕像、设立红色文化宣传专栏,使红色氛围日常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爱国情感。
3.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用。随着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各地越来越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鲜活故事,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无不向世人阐明爱国主义精神,时刻激励青年铭记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因此,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建设及宣讲队伍建设,将爱国主义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研发打造红色研学路线,增强教育基地内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同时加强与高校的相互协作,为学校党团组织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平台与社会资源,学校实地参观实践后形成的通讯稿、实践成果等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
(三)、发挥高校主阵地功能,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氛围
1.完善一支“三全育人”队伍。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只是思政理论课或哲学社会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任务,全体老师对学生都有育人功能。高校应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校级层面的政策指引和创造便利性,致力于打造一批素质优良、信仰坚定的专职辅导员、专职组织员、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完善晋升激励机制,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开发一系列爱国主义课程。青年的成长成才离不开高校主阵地,高校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其思想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是要完善集中备课制度,梳理基本脉络,将共享与开放相结合,集思广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对刚入职的新教师传帮带,配备标准授课ppt,不断磨课,提高年轻思政理论课老师的思想站位和授课技能。二是加大课程研发力度,结合高校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题材电影等,结合后疫情时代的时政特点等,创新上课方式方法,开发一系列结合时政、结合地区红色特色、结合文艺作品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可推广的精品课程。三是开发红色+旅游沉浸式红色研学新路线,将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3.
[3]成勇.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 (24):70 -72.
[4]孙华峰.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及创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2 (08): 147-152.
[谢清玲(1994-),女,江西宁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蔡文蝶(1997-),女,广东湛江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