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方法: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46例为此次观察对象,按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参照组(n=23)、研究组(n=23),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组间比较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各指标分值较参照组更高,P<0.05。 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艾滋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self-management of AIDS pati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46 patients with AID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this observation,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n=23) and the research group (n=23)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s.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care. Compare the changes in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between groups. Result: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dicato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care for AIDS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care; AIDS; Self management; Quality of Life
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疾病潜伏期长,发病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免疫功能缺陷,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加之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常规护理模式因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已逐渐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在对艾滋病患者开展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需注重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干预[1-3]。本次试验即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46例为此次观察对象,按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参照组(n=23)、研究组(n=23)。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例数之比为13:10,患者年龄在18岁~52岁间,平均年龄为(36.12±1.96)岁,病程为1年~23年,病程均值为(15.12±1.29)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例数之比为14:9,患者年龄在19岁~53岁间,平均年龄为(36.24±2.01)岁,病程为1年~21年,病程均值为(15.32±1.22)年。两组艾滋病患者各基线资料数据经对比可知,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确诊为艾滋病;(2)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3)病例资料完整;(4)知晓此次研究内容,自愿配合参与。排除标准:(1)伴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智力障碍;(2)伴其他免疫系统病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硬皮病等;(3)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即介绍艾滋病疾病知识、救治方案,并做好情绪疏导、饮食指导、生活行为习惯指导。
研究组施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措施为:(1)个性化评估。采用焦虑评估表(SAS)、抑郁评估表(SDS)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采用问卷、生活质量评估表(SF-36)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同时强化交流、沟通以了解患者的认知、心理需求等。(2)个性化心理护理计划拟定。结合以上评估结果、艾滋病疾病特点以及以往护理经验,拟定具体的护理计划。(3)具体护理措施。①个性化认知干预。结合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认知误区、认知需求等,在开展常规疾病知识介绍的同时,纠正患者的错误疾病认知,并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坚持遵医嘱开展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意义。②个性化心态纠正。结合患者的情绪评估结果,分析引发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性展开情绪疏导,并给予其关怀、鼓励。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合理开展情绪、压力宣泄,减轻其心理压力。③社会关怀。指导患者家属给予其关怀、鼓励,鼓励其适当参与社交活动,提升其生活热情。④自我管理指导。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正确用药,做好自身体征监测,若出现体征异常需及时就诊,同时指导患者调整日常饮食、作息习惯,提升自身机体免疫力、抵抗力。
1.3 评价指标
组间比较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变化。
(1)自我管理能力。采用问卷评估,评估内容为:躯体活动、饮食行为、社会心理行为、治疗行为,各指标分值区间为0~25分,分值越高,即自我管理能力越佳。
(2)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评估内容为: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社会职能、环境,各指标分值折算为百分制,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佳。
1.4数据处理
结果数据以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作比较。p<0.05,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比较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后,两组患者各自我管理能力指标分值较护理前升高,且组间比较护理后各自我管理能力指标分值,可知,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2.2组间比较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护理后,两组患者各生活质量指标分值较护理前升高,且组间比较护理后各生活质量指标分值,可知,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3.讨论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因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所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等。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早期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腹泻、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随疾病进展,累及机体呼吸、中枢神经、消化等系统,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并危及其生命健康[4-6]。另一方面,因社会舆论、缺乏正确的疾病认识,艾滋病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不利于艾滋病疾病控制,且影响其生活质量[7-8]。因此,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需注重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常规护理多围绕疾病宣教、生活行为指导展开,于认知、心理需求的满足方面有一定的欠缺,致使护理效果有限,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干预效果,考虑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强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9-10]。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躯体活动、饮食行为、社会心理行为、治疗行为)分值、生活质量各指标(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社会职能、环境)分值较参照组更高,P<0.05。可见,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下,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个性化心理护理,围绕患者为中心,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基于个性化评估结果展开护理措施,以提升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同时强调心理护理,以期改善患者情绪状况。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艾滋病患者中,以问卷、量表等形式作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等状况评估,结合评估结果、疾病特点、患者具体情况拟定护理计划。通过施行个性化认知干预以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消除其顾虑,避免因缺乏完整、正确认知所致不配合治疗[11-12]。同时,结合患者情绪状态展开情绪疏导、开展社会关怀,以改善患者情绪,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开展自我管理指导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静,蔡常辉,高齐明.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5):114-116.
[2] 雷春丽.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7):3919-3920.
[3] 姜莹莹.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6):230-231.
[4] 姜莹莹. 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9):188-189.
[5] 刘小芳,夏瑞红. 艾滋病母婴阻断实施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2021,43(3):425,429.
[6] 王琳. 探讨急诊接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及护理效果[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z1):119-120.
[7] 谭利华,曹欢,万荣珍,等. 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0,47(1):69-72.
[8] 张亚萍.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辽宁医学杂志,2020,34(2):70-72.
[9] 蔡锦霞.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应用[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6):1025-1026.
[10] 丁志军,张海燕.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4):57.
[11] 何文静. 心理护理在改善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应用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257-258.
[12] 李婉霞,罗银弟,刘旭明. 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2020,42(4):506-507.
项目名称:后疫情时代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绵阳市卫健委2022年科研课题项目 项目编号:2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