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专病管理模式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专病管理模式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风湿科2022年9月-2023年11月期间轮转的46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LE专病管理模式培训,统计分析对比组间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各项客观考核评分(除病历书写外)及教学效果满意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SLE专病管理模式纳入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可以明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专病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对于医学生来说,在完成院校教育之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又一较为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并且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逐渐可以独立完成常见病的诊治[1,2]。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而言,通常疾病存在多系统受累的情况,并且相关疾病的分类标准有较多的名目,同时临床治疗需要的方案及药物都较为复杂,住院医师普遍感到“不易上手”与“深入困难”。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好发于青年女性,以血液中大量抗体存在和多系统器官受累为特征[3],症状较多,有较强的异质性,并且患者的肾脏、血液和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受损风险。我国SLE的患病率约为30/10万-70/10万[4],居世界第二位。SLE为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长期规律随访,停药容易复发,需医患双方共同配合控制病情。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是治疗SLE的常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并发不良反应,如何减停激素和调整药物用量关系到疾病预后。因此,开展好SLE患者的专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5]。在以往传统的规培带教中,重点侧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狼疮肾炎的诊治,而狼疮的筛查、早期诊断、随访、康复以及心理关怀并未受到重视。因此,本研究建立并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专病管理模式的培训效果,以期能更好地培养住院医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风湿免疫专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6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2022年9月-2023年11月在风湿免疫科完成2个月轮转的学员;②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学历及以上。排除标准:①住院医师转岗培训学员;②因休假等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评的学员。最终入选46名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分成两组。所有学员均知情并同意参加该项研究。具体见表1。
1.2方法
两组都依据《2022年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中相关要求确定培训方案。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有PPT演示讲课、小讲座、课堂提问和小测试、课后思考等。带教老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面向学生讲解系统性红斑狼疮专科知识,选择合适病例,在患者接诊、查体、病历书写、医嘱下达和三级查房等临床诊疗过程中,老师对规培学员进行观察、提问、指导、考核。
试验组采用SLE专病管理模式,在传统带教模式基础上,强化对SLE患者教育、生活方式改变、制定个性化方案、辅助治疗、随访的立体化管理。培训学员学习应用SLEDAI评分进行SLE活动度的评估,掌握SLE治疗原则,关节查体方法,了解血浆置换、生物制剂治疗、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每两周1次视听讲座,内容为国内外狼疮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的解读以及权威公众号文章及短视频等的学习,并讨论1-3个讲座内容的延伸问题。由带教课题组老师录制或转载“微课”,每半个月1次,包括SLE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毒性、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处理、随访管理。每个月开展1次45-60min的小组线上会议,学员反馈临床轮转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由带教老师引导进行小组内讨论并答疑,汇总、分析共性问题并带入到带教过程中。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风湿免疫科轮转结束出科考核时,分别从客观评分和主观评价两方面来评价教学效果。
客观评分:根据风湿免疫专业考核大纲要求统一组织出科考核,分为理论考核、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病例分析考核选择SLE病例,主要从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对学员能力进行评估。各项均总计100分,评分越高则教学效果越佳。
主观评价:形成学员问卷调查表,测试题目均为选择题,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学员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理论联系临床、培养文献阅读、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选项包括:满意和不满意,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学员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数据、计量数据记为(n,%)、(),行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员客观考核评分比较
见表2。
2.2 两组学员教学效果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SLE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据估计,目前我国SLE患者约100万人,SLE发病率高,病情较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对生育影响大,社会和经济负担较重[6]。
在对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养中,如何培训其更有效地将SLE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进行科学、系统化综合管理,进而减少SLE急性加重、延缓进展,提高SLE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致残致死率,对减轻患者家庭负担、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有重要意义。三级医院传统带教方式多以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为重点[7],而忽视相关疾病的长期随访管理及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康复等方面,对住培学员毕业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考虑不足。
本研究的培训通过对SLE专家共识的解读[8]以及文献或视频形式对SLE的病因、预防、筛查、诊治及康复综合管理进行更全面、生动地展示,并通过线上小会议有效解决学员轮转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对学员的常见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双向反馈便于带教老师及时、有效地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也说明SLE专病管理的带教模式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模式,学员在提高临床诊疗技能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出SLE专病管理带教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特点[9]。
结果表明,试验组各项客观考核评分(除病历书写外)及教学效果满意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历书写比较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发现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专病管理模式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如下优势: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慢性疾病,治疗原则是早期、个体化、多学科治疗,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意愿以及医疗和社会成本。慢性疾病需长期规律随访,需要更好的管理,以此病专病管理模式开展教学,更有利于让住培医师认识学习这个疾病。②基于专病管理模式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培训学员掌握最新SLE诊疗指南,应用SLEDAI评分评估病情,掌握SLE治疗原则,了解SLE诊疗新进展,更利于提高教学效果。③基于专病管理模式开展教学,增强住培医师和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深层次学习专科专病知识。④基于专病管理模式开展教学,能够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原则,并且也可以促使学生更为迅速地对专病诊断治疗加以掌握,而且能做好疾病的鉴别诊断,并提升有关专业技能操作的熟练度,同时对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的决策能力也能得到加强;⑤基于专病管理模式开展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轻松,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也能逐渐加深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专病管理模式能帮助学生逐渐由基础向临床过渡,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连接,继而帮助学生培养发展自主学习及自我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这些对于学生后续参与临床及科研工作都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专病管理模式的教学需要带教老师掌握最新诊疗指南、前沿诊疗技术、循证医学知识,要保证自身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能力较强,保证实现充分备课。随着带教老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得到发展,由此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仅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较少,没有采用盲法以及观察时间短。综上,本研究在住院医师规培中对特定慢性病的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有望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深化和拓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秦怀金.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7,1(01):1-4.
[2]陈帆,李函聪,刘春煜,等.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建设的思路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2):125-129.
[3]王娇,杜利君,赵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免疫荧光核型分布及其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3,38(06):42-47,130.
[4]奚慧琴,金艳,潘蕾,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及监测[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17(5):616-619.
[5]周明珠,康诗然,夏育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病管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11):1222-1226.
[6]田新平,李梦涛,曾小峰.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来自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年年度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6):611-616.
[7]李敏.心脏大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构建与应用评估[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22.
[8]曾小峰,陈耀龙.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0(3):172-185.
[9]郑圣德,陈发俊,周利华.医学生性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05):119-120.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课题
*通讯作者:李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