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从运动锻炼、饮食营养、健康危害、健康责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生命欣赏等7个行为维度对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出现长时间用耳用眼、经常熬夜等不健康危害行为。针对调研结果从个人、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倡导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创新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2019 年国家发布《“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文件,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使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定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健康问题的重视[1]。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从国家近年来对学生进行的几项体质监测报告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断的下降。2021 年教育部公布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中,其中大学生群体不及格率为30%,高居第一。
大学阶段是个人逐渐独立和健康行为发展定型的关键阶段,又是接受知识和塑造行为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到成年时期的健康,甚至对其一生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单一行为或某一个方面的研究颇多,诸如大学生吸烟、饮酒过量、肥胖;饮食和作息不规律、久坐不动以及心理问题等不良生活方式”但是对整体范围的健康生活行为的研究相对缺乏[3]。
本研究从七个维度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开展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从不同层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倡导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创新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杭州市钱塘区高校在读大学生,共调查275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问卷设计包含两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及所学专业、家庭月收入、父母的最高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入学前居住地等七项信息;二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我养成情况问卷。考虑到问卷完成率,在参考王冬教授制定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的基础上[4],结合调研目的将题目内容和数量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座谈的方式征求老师、学生和专家意见,最终确定问卷的具体内容。
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共计回收287份问卷。经过一系列严格筛选,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最终保留有效问卷275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5.8%。采用Excel2007和 SPSS22.0 统计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
2 调研结果分析
2.1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整体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我养成七大维度的均分为3.67977,高于理论中值3分,处于2.5-3.8之间(如图1所示)。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我养成情况良好,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注重养成健康、科学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但在运动锻炼维度效果不理想。
2.1.1 当前大学生表现良好的健康维度
大学生在健康责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生命欣赏四个行为维度的均分高于3.5分,属于表现良好的健康维度。首先,表明大学生在健康责任方面注重日常卫生,及时就医遵医嘱,自己做健康的责任人。其次,表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注重自我养成,懂得与父母、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主动交流沟通,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第三,大学生在压力管理方面注重自我减压,自我调控,保持心态平和。同时,大学生在生命欣赏方面,生活态度乐观,学习积极向上,不断促使自己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2.1.2 当前大学生表现中等的健康维度
大学生在饮食营养和健康危害两个行为维度的均分在3.0-3.5分之间,属于表现中等的健康维度。这说明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在饮食营养方面讲求饮食搭配、营养均衡,但依然存在着饮食不科学、不吃早餐、过度减肥等问题。另一方面,多数大学生能够做到远离烟酒,但存在过度用眼用耳的行为,尤其在是沉迷游戏、上网时间过长等问题上表现较为严重,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讨论。
2.1.3 当前大学生表现不佳的健康维度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运动锻炼维度的得分低于理论中值,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运动锻炼自我养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大学生缺少锻炼、宅宿舍现象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
2.2 重点维度分析
本研究将均分低于3.5分的维度列为重点维度,主要分析大学生在运动锻炼、饮食营养和健康危害三个行为维度的现状[5]。
2.2.1 运动锻炼维度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6],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而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到“是否每周能至少做3次中高强度、每次约30min的运动”时,仅29.82%的学生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选择“不太符合”和“非常不符合”高达50.55%,表明大学生群体整体缺乏体育锻炼,与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监测数据相符。
另一方面,科学锻炼行为养成方面,关于运动前是否充足热身,选择“比较符合”及以上占42.18%,选择“不太符合”及以下的占33.82%;关于运动过程中是否补充水分,选择“比较符合”及以上占56.36%,选择“不太符合”及以下的占21.09%。以上两项数据表明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科学锻炼意识,但运动锻炼的频次过少。
2.2.2 饮食营养维度
根据调查结果,在规律用餐方面,54.91%(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大学生能够做到三餐规律,说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规律饮食意识较强;在足量饮水方面,46.18%的大学生能够做到一天喝8杯水,选择“不太符合”及以下的占32.72%;在食用水果蔬菜(膳食纤维摄入)方面,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约占62.91%,而的仅占13.45%;在查看食品营养标签方面,46.18%的大学生能够在营养标签的指导下科学购物,28.73%选择“非常不符合”和“不太符合”。
综上,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能够做到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和规律饮食,但在足量饮水和查看营养标签方面略显不足。在座谈中也发现,水果和清淡蔬菜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受欢迎,日常生活中乐于接受。在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新增的准则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和准则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都涵盖在我们此次的调查问卷中,也说明有必要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宣传新版膳食指南,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均衡饮食。
2.2.3 健康危害维度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吸烟或使用烟草替代物的比例占29.45%,醉酒的比例占30.91%,在这两项选择“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的各占64.73%和55.64%,表明只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吸烟醉酒等危害健康的行为。但是连续用眼和用耳机一个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分别占75.63%和63.27%,经常12点以后睡觉的大学生占60.72%,表明多数大学生都存在过度用眼和用耳的健康危害行为,且熬夜的现象已经趋于常态化。
因此,大学生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连续用眼用耳和熬夜的时间,保持充足合理的睡眠。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宣传,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和设施,以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建议与对策
大学生虽然是充满活力、体健心纯的一类群体,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其健康生活方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身体健康状况还是心理健康状况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本文基于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分析,在此提出以下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与对策。
首先在个人层面,大学生需要自觉建立健康生活理念,杜绝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规律、均衡饮食,保持每天6-8小时的充足睡眠,不沉溺于网络,合理把控每日上网时间。在家庭层面,学生家长要及时关注子女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健康状况,积极与子女进行沟通[7],从观念意识上让子女了解不健康生活带来的危害,并引导和督促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在假期期间,协助子女共同规划一天的时间,监督子女的作息及生活习惯,共同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生活。在学校层面,高校管理部门可通过完善校园运动设施、增设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健康咨询室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从事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自我认知水平。高校管理部门应认真制定季度或年度健康教育方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8]。建议优化寝室睡眠环境,设置规定的统一熄灯时间,提高夜间睡眠氛围与质量[9]。学校还可以鼓励创办致力于提升体育运动与压力疏解的社团。
参考文献:
[1] 李璐璐.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我养成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2]刘倩倩.大学生健康行为的主观能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22.
[3] 郭志强,李超.大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现状、成因及调整方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03):78-81.
[4] 王冬.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学位论文),2009
[5] 施瑾.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群体差异性特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9.
[6]朱燕. 推动健康中国行动从广度向深度延伸[N]. 中国家庭报,2023-12-25(004). DOI:10.44197/n.cnki.nzgjt.2023.000288.
[7]吕桂凤. 大学生健康生活影响因素分析 [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4, 24 (02): 58-59+62.
[8] 焦建鹏,王冬.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 (12): 1804-1806+1810.
[9] 马鹦男. 武汉体育学院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 2022.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1481021):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消费行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