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方案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黄燕洁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31期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214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方案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以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为时间节点,纳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抛硬币法等比随机分为两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肺康复护理,25例研究组接受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研究组FVC(3.27±0.76)、VC(4.36±0.74)、FEV1(2.39±0.64)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1±0.52、3.43±0.68、1.87±0.41),6MWT(300.53±30.45)大于对照组(278.84±24.74),CAT评分(19.21±3.64)低于对照组(23.76±3.86),P<0.05。结论: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方案可有效促进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目标策略;渐进性;肺康复;稳定期;慢阻肺;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

慢阻肺疾病特点主要以病程长、进行性加重、反复发作为主,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反复、持续的呼吸道症状,是一种可防、可治疗的临床常见疾病[1]。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慢阻肺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在4%-20%,在全球死亡人口中占比高达5.27%,且近些年来,随着环境变化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不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2]。慢阻肺患者在接受完成的治疗后可逐步过渡到疾病稳定期,而科学、有效、具有针对性的肺康复训练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呼吸功能状态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临床实践调查发现,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康复锻炼执行程度并不高,50%以上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中途退出肺康复训练[3]。为此,采取何种肺康复方案,提高患者参与程度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次研究以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为时间节点,研究纳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实施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方案,以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为观察指标探究其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为时间节点,纳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4],且处于疾病稳定期;(2)了解本次研究内容与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意识、沟通障碍,具备自理能力,能够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肾功能不全者;(2)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脏合并症者;(3)合并各项限制运行的肌肉或骨骼疾病者;(4)合并气胸或局限性肺大泡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50例入组慢阻肺患者等比随机分为两组。25例对照组基本资料:男女比为17/8,年龄58-76(68.23±7.42)岁,病程3-15(7.34±4.24)年。25例研究组基本资料:男女比为15/10,年龄60-78(68.78±7.11)岁,病程3-14(7.65±4.58)年。基本资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包括咳嗽护理、背部拍打护理、强化原发病观察、雾化吸入护理等在内的常规呼吸道管理与肺康复护理。

1.2.2  研究组  在与对照组相同呼吸道管理基础上开展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护理:(1)组建由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护士、主治医师组成的肺康复小组。(2)识别护理障碍。小组成员共同以“慢阻肺”、“护理”“认知”“心理”等关键词检索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就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护理障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4)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1)强化认知干预。结合患者喜好与文化程度采用一对一交流指导、发放健康手册等针对性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借助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到肺康复训练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护理依从性与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2)加强照护。做好环境护理,使病房保持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告知患者训练及饮食注意事项,合理安排饮食,以促进患者营养与机体免疫功能提高;(3)积极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与其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确保其能够积极、乐观的接受康复训练,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慢阻肺患者可借助诱导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将情绪释放出来,若患者存在不安、消极等情绪,可借助以往康复效果良好案例予以鼓励,帮助其树立成功康复信心;对于焦虑患者,可借助下棋、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同时开展适当的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其心境障碍得以消除,能够正确面对疾病;(4)结合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呼吸、上肢、下肢肌肉锻炼等肺康复训练,呼吸肌肉:用鼻快速吸气,之后主动收缩腹部缩唇呼出气体;上肢肌肉:两侧上举手臂至头顶拍打;下肢肌肉:原地踏步、慢步行走、快速行走,待患者熟练掌握呼吸肌肉训练后,指导其将呼吸方法融入至上肢、下肢肌肉锻炼中。视患者恢复情况可实施吸氧下踏车运动强化锻炼。

1.3观察指标

1.3.1  肺功能指标水平  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

1.3.2  运动耐力  借助6min步行试验(6MWT)[5]测定日常生活体力活动水平,6min步行距离越远表示运动耐力越高。

1.3.2  生活质量  借助慢阻肺疾病评估量表(CAT)[6]展开评价,量表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²检验。P<0.05为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如表1所示,出院时,研究组FVC(3.27±0.76)、VC(4.36±0.74)、FEV1(2.39±0.64)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1±0.52、3.43±0.68、1.87±0.41),P<0.05。

2.2  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对比  如表2所示,出院时,研究组6MWT(300.53±30.45)大于对照组(278.84±24.74),CAT评分(19.21±3.64)低于对照组(23.76±3.86),P<0.05。

3讨论

慢阻肺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并伴有气促、胸闷等症状,属于临床常见病程长、难治疗、且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且伴随疾病进展,会出现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意识障碍、营养不良等全身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7]。相关调查发现,我国慢阻肺患者已超1亿,约为世界范围内COPD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防控形势较为严峻[8]。当前临床对于慢阻肺虽然尚无特效药物,多以改善症状为主,但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完善的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逐步过渡至疾病稳定期,而对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来说,制定科学、有效的肺康复训练防癌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日常生活体力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将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训练应用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结果显示,相比于入院时,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VC、FEV1)水平、运动耐力(6MWT)及生活质量(CAT)均显著改善,P<0.05;且出院时,研究组FVC(3.27±0.76)、VC(4.36±0.74)、FEV1(2.39±0.64)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1±0.52、3.43±0.68、1.87±0.41),6MWT(300.53±30.45)大于对照组(278.84±24.74),CAT评分(19.21±3.64)低于对照组(23.76±3.86),P<0.05。研究结果提示,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方案可有效促进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与李丹丹[9]研究所得结论基本一致。这是因为:(1)相比于常规肺康复训练,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方案更具针对性,通过成立肺康复小组,成员共同查找识别护理障碍,结合制定并实施强化认知干预、加强照护、积极心理干预等针对性护理措施,使得慢阻肺患者能够以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康复训练;(2)通过渐进性呼吸肌肉训练,并将其融入至上、下肢肌肉锻炼中可有效提高呼吸肌耐力与膈肌强度,进而促进呼吸运动动力提高,改善呼吸功能的同时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进而提高日常生活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方案可有效促进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民强,何光辉,蔡立长,等. 呼吸康复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和炎症因子水平影响分析[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9(2):45-48.

[2]瞿雅婷.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200-201.

[3]翟婧婧,樊笛. 知信行理念指导的康复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455,458.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70-205.

[5]肖芳,杜俊桃,梁银燕. 运动肺康复训练配合”五禽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3,44(10):2981-2984.

[6]李祥亭,魏敏,王苗苗,等. 综合肺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2):97-99,104.

[7]于赓赓,黄晓波,冀永红,等. 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3,45(10):1042-1046.

[8]Wang C , Xu J , Yang L ,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J].Lancet, 2018,393 (10131):1706-1717.

[9]李丹丹. 基于目标策略的渐进性肺康复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6):107-110.

[10]齐亚飞,郑则广. 短期强化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作用[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1):899-9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