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摘要:探讨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活化”的关键途径。借助文创产品为载体,有助于传承和发扬独特的都江堰水文化。本文首先界定了都江堰水文化的概念,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查询,剖析了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现状与挑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成功案例,分析了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原则和应用模式。
关键词:都江堰水文化;元素;文创产品
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上了解到:2021年四川省政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决定在全省开展系列“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每年开展一次本地名优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推选并对外发布推广。2023年10月1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统计出:假期前3日累计共接待游客125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4248.68万元。10月16日11时,2023天府书展共有5500万人次参与,实现总销售码洋1.51亿元,其中文创产品销售828万元,均创历届之最。由此不难看出全省文旅消费强势走高,文创市场持续升温。
都江堰,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起源于堰的建设,兴盛于水资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底蕴深厚。据2023年9月四川日报报道,都江堰正在全力推进世界遗产文旅主轴的建设,打造世界遗产文旅产品矩阵,其中重点IP包括“大遗产”和“大灌区”。本文旨在研究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通过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如何将都江堰水文化元素与市场取向相结合,以期在传承都江堰水文化的同时,为地方特有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提供实际助力。
1 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水利工程于2018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都江堰水文化的重要载体。都江堰水文化指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修建和维护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物质的水利工程以及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水文物、水文学和水神学等都江堰特色文化。[1]
水文物,即在都江堰建设的过程中保留的文物和人文景观,诸如都江堰水利工程本体、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饮水思源石刻和李冰石像等;水文学,指的是源于都江堰的三字经、八字真言等治水经验及祭祀用的诗、词、书、画等文学作品;水神学,即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如清明放水节,以及有关李冰父子治水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等。
2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现状和分类
2.1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分析“三批天府旅游名品”名单和“都江堰首届文创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及获奖作品”名单,并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体现都江堰水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类别包括:日常用品类,如福犀杯、聚源竹雕用品等;服饰配件类,如“青城此寄”项链、非遗扎染围巾等;文化旅游纪念品类,如都江堰银版画、竹笼杩槎套装、《问道拜水.古堰流芳》纪念邮票等;企业品牌文创类,如“魅力青城”饮用天然泉水瓶身品牌纹样、“醉美都江堰”泸州老窖联名款白酒包装纹样等;娱乐艺术衍生品类,如李冰治水系列人物动漫装饰画、都江堰IP新萌宠“镇水神兽”等;图书影像类,如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青城山—都江堰》上集——《拜水古堰千秋名》、动画片《中华治水故事-李冰和都江堰》及魅力都江堰(精装摄影画册)等(如表1)。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应用现状与挑战亦日益凸显。首先,在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应用方面,多数文创产品仅停留于复制与模仿阶段,缺乏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导致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足。其次,许多文创产品仅对都江堰水文化元素进行表面呈现,未能深入解读其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使得部分消费者难以真正理解这些文化元素,进而削弱产品市场影响力。
2.2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的分类和列举
根据都江堰水文化概念分类,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可分为水文物类元素、水文学类元素和水神学类元素。
水文物类元素提取: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可提炼的设计元素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的形态元素,镇水器物如石人、石犀、石马的形象元素,工程所使用的卵石、竹材等建筑材料元素,以及工程本身建筑材料与周围山水的质感与色彩元素等。对于二王庙、伏龙观等建筑群体,可提取的设计元素包括建筑的基本形体元素、色彩搭配元素,以及建筑群与周边环境形成的景观元素等。
水文学类元素提取:都江堰的治水经验,如三字经、八字真言等,可将其文字作为设计元素。祭祀用的诗、词、书、画等文学作品,可提取其内容所表达的意境或场景作为设计元素。
水神学类元素提取: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可提取其表现形式及表达内容作为设计元素。此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可根据时代价值观提取可利用的内容作为创作元素。
3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原则和应用模式
3.1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原则
第一,深度挖掘,传承精髓。为解决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都江堰水文化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更多当地特色水文化相关的素材和灵感。按照文化的结构分层,可将都江堰水文化的具体表现,即水文物、水文学和水神学,分为水文化的物质层面、水文化的行为层面和水文化的心理层面。[2]鉴于都江堰水文化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所蕴含的设计元素更丰富且直观,现阶段以都江堰水文化元素进行创意产品设计的产品多是进行表面的呈现。如对于都江堰水文物类元素中器物本体的复制设计,以及对于建筑群及周边环境形成的景观元素以各种艺术处理手法直接呈现等等。然而,都江堰水文化的形成历经长期历史演变,深受地域文化信仰与宗教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体现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思想精髓。唯有深入挖掘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注重传承其思想精髓,方能设计出在心理层面更具打动消费者的文创产品,从而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出更符合时代价值观和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
第二,赋予寓意,提升审美。设计的审美创造是审美意象的展现过程,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和意蕴内涵。审美意象的生成是审美创造的核心,这一生成过程不仅与人的意识活动相关,而且与人的深层心理活动相关。产品的设计正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目的的,因此对于人的需要的意识和把握成为设计师从事审美创造的前提。[3]在物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的现今社会中,以都江堰水文化元素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是为了活化都江堰水文化,使其在满足人们精神层面文化需求的同时能够营利。被赋予文化寓意的文创产品能够让大众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存在,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作用。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了解决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势必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进一步考虑赋予寓意,并根据人们需求提升文创产品的审美。
第三,突出文化价值,建立品牌IP。通过分析国内外各大知名博物馆或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后发现,其高价值的系列文化IP是各大知名博物馆或博物院文创产品获得成功的关键。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可分为水文物类元素、水文学类元素和水神学类元素,这其中渗透着历史、民俗、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各方面的文化信息。将这些元素和时代核心价值、市场需求相结合,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梳理,挑选出可以打造系列IP的元素,根据其特色选择合适的载体,并结合消费者进行感知链接,生产出有市场的文创产品。高价值的系列都江堰水文化IP,不仅可以作为地方企业重要的品牌资产,还可以作为长期有效地宣传都江堰水文化的输出渠道。
3.2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模式
一是符号化应用模式。
我们生活的社会充斥着各种文化,任何文化成果都需要靠各种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任何一个符号都是由符号所表征的一定事物、符号所表征或代表的具体对象和符号的理解或说明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从符号所表征的一定事物如何表征其所代表的具体对象的角度,可以在对象指涉方面将符号划分为:图像符号、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3]比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包装上都有一个进过设计处理过的“宫”字符号,这就是标示符号。消费者看到这个“宫”字符号,就会把印有这个符号的文创产品跟故宫博物院联系上。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品包装上均饰有一个经过设计处理的“宫”字标志,此为标识符号。消费者目睹此“宫”字标志,便会将之与故宫博物院相关联。又如,基于商代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形象设计的文创产品,通过模拟对象或形象相似性而构成的符号,即为图像符号。鉴于商代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的独特造型,据此设计的文创产品自然使人联想到三星堆文化。再比如,以节假日受欢迎的柿子造型钥匙链和香囊等文创产品为例,其寓意“事事如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取义。这种通过约定俗成的方法形成的与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就是象征符号。J·鲍德瑞拉《物品的体系》中说过:“今天,每一种欲望、意图、需要,每一种激情和关系,都可以被抽象化(或物质化)成为一种符号或成为一种物品,从而被人们所购买和消费。”符号化所提取的都江堰水文化设计元素,有利于都江堰水文化在相关文创产品消费中进行文化传播。
二是多元化、个性化应用模式。 在当下社会,消费需求展现出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质。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可通过多方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与专业数据调研分析公司携手,通过调研活动和数据分析来锁定目标用户群体及其核心需求,从而使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更加精准,更好地在实际操作中平衡文化导向与市场导向。此外,与知名设计师和企业合作,确保产品在专业性、艺术性和知名度方面得到保障。为了突破传统文创产品开发的思维定式,可以多举办以都江堰水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比赛或创意问卷调查,让消费者参与到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使消费者的创新思维融入产品之中。这样一来,文创产品将更具个性化特点,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
三是故事化应用模式。文创产品的重心就是在于消费者的体验。有故事性的文创产品具有了故事情境,其趣味性和感染力就会大大增强。[4]融入都江堰水文化元素的故事,若契合时代价值观,设计进文化创意产品中,既彰显都江堰水文化的思想精髓、美好寓意及文化价值,又易引发消费者共鸣。通过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传播都江堰水文化故事的载体,实现传承与弘扬都江堰水文化的目标。在故事选取方面,需全面考虑,根据资料做出恰当选择,确保故事既符合时代价值观,又为市场所接纳。
4 结语
都江堰水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开发与可持续运营,在政策扶持下,单位与社会的共同参与,构成了推动都江堰水文化“活起来”的重要手段。此举不仅有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也助于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本文中,笔者仅就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理论部分仍需通过设计实践项目进行论证。在未来,都江堰水文化应用研究可以考虑突破传统文创产品设计的思维框架,将融入都江堰水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与新经济、新业态相结合,例如都江堰的林盘旅游、非遗项目传承等,打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富兰.都江堰水文化建设的辩证思考[D].西华大学,2021.
[2]杨珩.都江堰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级旅游产品营造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
[3]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成凤,徐圣超.浅谈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09):34-35.
作者简介:赵展鹏,男,山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乡村文旅;交互设计;焦凤,女,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藏羌少数民族文化。
基金项目:阿坝师范学院 2021 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ASC21-25 《都江堰水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