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人文关怀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心功能的影响

王月月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37期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无锡 214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于老年心力衰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50例心衰患者(>60岁)研究,病例均源于2022年1月~12月,依据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25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予人文关怀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比较指标:(1)自我管理行为;(2)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指标(1):观察组干预后,所测得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指标(2):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改善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中采取人文关怀健康宣教结合心理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行为,促进心功能改善,值得借鉴。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心功能

心力衰竭为常见慢性心脏疾病,是因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以心脏收缩力、泵血功能退化为主要表吸纳,可致血流量减少。由于老年人各机能退化,且受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影响,很大程度上增加心力衰竭发病几率[1]。除对症治疗外,健康、良好的护理管理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意义重大。人文关怀视患者为核心,更为注重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并予患者充分尊重和关怀,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均为临床护理技术,但关于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于老年心衰护理中研究较少[2]。为此,本研究对收治的50例患者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50例心衰患者(>60岁)研究,病例均源于2022年1月~12月,依据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25例):男、女比率=15/10,年龄62~75(68.52±2.16)岁;NYHA分级:III10例、IV15例;观察组(25例):男、女比率=16/9,年龄65~70(68.78±2.12)岁;NYHA分级:III9例、IV16例,组间数据比较,P>0.05可比。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

纳入标准:(1)满足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诊断标准;(2)NYHA分级III~IV级;(3)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伴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2)老年痴呆;(3)重症心律失常;(4)中途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在该组基础上,观察组予人文关怀健康宣教+心理护理。

对照组:就诊后,以简单、通俗语言向患者开展健康宣教,监测其病情发展与生命指征;维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按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监测相关不良反应,对异常表现及时处理。

观察组:(1)人文关怀健康宣教:以患者为核心予以其人文关怀。评估其认知书评、理解能力,针对低文化水平者,可借助口头方式开展疾病健康宣教,并配合视频播放、图文结合方式增强患者疾病认知,对较高文化水平者,可进一步深化健康知识内容,确保所有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此外,注重家庭社会支持人文关怀,鼓励家属陪伴、关心、理解患者,讲述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提高心理愉悦程度,进而改善遵医行为。(2)人文关怀心理护理:a针对性心理护理:积极倾听患者诉求与心理感受,时间以15min/次为宜,问询对当前护理访视、医疗费用等是否满意,关注临床症状有无缓解,分析不良情绪诱发因素,耐心答疑。b集体心理护理:组织集体心理护理活动,以周为单位,借助视频、PPT等方式介绍疾病预防、治疗等要点,并于现场实施解惑、集体讨论,鼓励病友间交流,分享康复经验,促进情感共鸣。c心理暗示与松弛疗法:借助表情、手势及言语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暗示,减轻不良情绪,同时协同呼吸疗法展开放松练习,以15min/次为训练频率。d拓展兴趣爱好:基于病情允许下,为患者提供报刊、杂志、广播收听服务,鼓励其积极参与文娱活动,如下象棋、打太极等,丰富精神世界,分散对疾病的专注力,降低孤寂。

1.3观察指标

自我管理行为[3]。基于自我管理行为表测评,以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及自我护理信心为主要评估指标,以Likert4级评分,分数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心功能改善效果[4]。症状消失,心功能达正常水平即为有效;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即为有效;未满足上述指征即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4.0软件流程展开资料研究,以,t进行计量资料的验证。以率,χ2进行计数资料的验证,P<0.05证实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基于自我管理行为,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心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基于心功能改善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讨论

依据指南指导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有一定效果,但仍不理想。现阶段,采取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使老年心衰患者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但较多患者心功能呈经营性加重,预后欠佳。情感、行为环境于患者而言,将使患者疾病状态被动转化为一种潜在的且具吸引力、积极性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重在探究人文关怀健康宣教结合心理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心功能的改善影响,结果发现,观察组心功能改善、自我管理行为较对照组高,证实人文关怀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使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人文关怀秉持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理念,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切实满足患者需求,提高身心愉悦程度。基于该模式下开展健康宣教,能够进一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主动配合临床治护工作,提高自我管理行为,为预后改善奠定基础。同时心理护理的开展有益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情绪原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改善身心状况,与人文关怀健康宣教协同运用进一步提高疾病控制效果,促进心功能改善。

综上,老年心力衰竭中采取人文关怀健康宣教结合心理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行为,促进心功能改善,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傅春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1):51-53+57.

[2]梁义,李爱丽,王冰冰.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09):2273-2275.

[3]郑超,曹红京.饮食运动管理联合健康宣教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4,33(01):30-35.1

[4]高硕.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慢性病学杂志,2019,21(5):653-65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