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金国英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38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中蒙医院 16285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根治性胃癌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ERAS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期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临床营养指标及营养风险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更早,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更好,营养指标改善更明显,营养风险评分下降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ERAS护理可以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优化营养状况,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有益护理模式。

关键词:胃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胃肠道功能;营养状况;护理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胃癌本身病理生理特征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患者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给预后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何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改善胃肠道功能、优化营养状况,是临床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模式,来保护和促进胃癌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改善,以期达到加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100例行根治性胃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4.7±6.3)岁;体重指数17.8—28.6kg/m2,平均(22.5±2.7)kg/m2。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6-79岁,平均(65.1±6.8)岁;体重指数18.1—29.3kg/m2,平均(22.9±2.5)kg/m2。两组入选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临床纳入标准:

(1)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胃癌,拟行根治性胃癌手术;

(2)年龄在18-80岁之间;

(3)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承受手术及麻醉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呼吸、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影响手术及康复;

(2)在院前已接受放化疗治疗;

(3)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代谢性疾病;

(4)精神障碍影响配合能力;

(5)孕产妇。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的根治性胃癌手术,术式包括根治性胃切除术、扩大根治性胃切除术等,由资深主任医师团队操作。

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

(1)术前禁食,术后胃管引流,常规时间返回进食

(2)静脉补液,常规镇痛药物

(3)常规敷料覆盖切口,72小时拆线

(4)安床休息,延迟下地活动

(5)基础护理措施

1.3.2 观察组ERAS护理措施:

(1)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术前运动饮食计划,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

(2)优化液体治疗,避免过度补液

(3)多模式镇痛,避免单一阿片类药物

(4)术后无胃管管理,尽早进食

(5)及时拔除导尿管,早期下地活动,合理用麻醉药物

(6)特殊敷料覆盖切口,缩短拆线时间并主动冲洗

(7)个体化术前术后指导,用药、饮食、活动等

1.3.3 基础治疗

舒夫单抗注射液、替加环素静滴液等

1.4 观察指标

(1)术后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

(2)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术后第1次肠鸣音重现时间、恢复首次进食时间等

(3)临床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

(4)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

1.5 疗效评价

(1)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节点。

(2)胃肠道功能恢复评价:肠鸣音重现被视为肠道蠕动恢复的标志,首次进食即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界点。

(3)营养指标评价: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抽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

(4)NRS 2002评分系统由营养状况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及年龄加分三部分组成,总分≥3分为营养风险。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更早,肠鸣音重现时间更短,恢复首次进食时间更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营养风险评分比较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营养指标下降幅度更小;术后观察组NRS 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癌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术后频发的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功能障碍、腹腔积液、营养不良等,其中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尤其高,需要给予充分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的ERAS护理,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发生,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ERAS护理从多方位、多层面采取了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促进了胃癌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改善,为患者的整体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这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新型护理模式,较传统的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宜佳,程松英,林三.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6):190-192.

[2]吴若珍,谢狄亚,许方婵.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路径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18):2264-226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