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解读
摘要:《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心理剖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形象——曹七巧。曹七巧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故事的发展,经历了从婚前到婚后,再到有孩子后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束缚。
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人物形象
一、婚前与婚后的形象对比
(一)婚前泼辣可爱的“活招牌”形象
曹七巧原本是一个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她以美丽的外貌和聪明伶俐获得了人们的喜欢,被称为“麻油西施”。她的美丽和伶俐为她赢得了社会上的关注和喜爱,使她在婚前生活得相对快乐和自由[1]。
曹七巧性格中既有风情万种的妩媚,也有着不容轻视的泼辣和坚韧,这种性格使得她在婚前的生活中显得光彩照人。她的泼辣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表现在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她敢于爱敢于恨,有着强烈的个人意志和追求。
(二)婚后高高在上的二奶奶形象
曹七巧嫁入姜家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她成为了家族中的二奶奶,地位看似尊贵,但实际上,她的遭遇却是苦涩的。由于出身不高贵,她在姜家遭受了来自上上下下的白眼和轻视,甚至老太太也对她冷言冷语。这种被排挤和歧视的境遇,让曹七巧深感孤独和痛苦,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挣扎。
在家族中,曹七巧的丈夫是一个身体残缺不全的人,这让她在情感上感到极度空虚和痛苦。她渴望得到丈夫的关爱和呵护,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丈夫的残疾不仅无法满足她作为一个妻子的情感需求,还成为了她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阴影。这种内心的煎熬与她表面上的尊贵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在享受家族地位带来的虚荣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环境下,曹七巧不得不收起自己婚前的泼辣和直率,转而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冷漠无情的二奶奶形象。她用这种形象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也试图用这种形象来维护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尊严。
(三)有孩子后的“疯婆娘”形象
曹七巧对子女的控制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她不仅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还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他们的人生。例如,她强迫女儿长安裹小脚,以符合封建社会的审美标准;她干涉儿子的婚姻选择,让他娶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妻子。这些行为都反映了她对子女的过度控制,以及她内心深处对封建礼教的盲目遵从。曹七巧对子女的爱也是扭曲的。她不仅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和支持,反而通过伤害和折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她嫉妒儿媳婚后的幸福,甚至导致儿媳郁愤而死;她教唆儿子抽大烟,以寻求病态的安慰;她破坏女儿的爱情,让她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她对子女的扭曲的爱,以及她内心深处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望[2]。
二、曹七巧人物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封建婚姻制度的压迫
1.制度性的束缚
曹七巧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被迫嫁给了一个残疾的名门少爷。这种婚姻安排完全是家长之命、媒妁之言,没有考虑个人的感情和意愿,从而种下了悲剧的种子。
2.情感世界的空虚
曹七巧的丈夫因身体残疾而无法给予她正常的夫妻生活和情感交流。在缺乏情感慰藉的情况下,她感到极度的孤独和压抑。这种情感上的空虚使得她逐渐对婚姻和人生感到绝望,进而影响了她的性格和行为。
(二)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地位
1.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尽管她表面上是家族中的二奶奶,但她的地位其实十分脆弱,容易受到夫家成员的轻视和排斥。由于她的出身低微,她在夫家的地位被严重削弱,甚至时常遭到老太太的冷言冷语。这种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使得曹七巧在家族中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她的声音往往被忽视或压制。
2.自我价值的丧失
由于长期处于被边缘化和歧视的环境中,曹七巧的自我价值感逐渐丧失。她无法从社会和家庭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这导致她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受到极大打击。她可能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和尊严。这种自我价值的丧失加剧了曹七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也是她性格发生扭曲的重要原因之一。她开始通过控制子女、破坏子女的幸福等方式来寻求自我价值的肯定,但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她的性格扭曲,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1.冷漠的家庭关系
在姜家,曹七巧并没有得到温暖的家庭关怀,反而是不断的排挤和冷落,这种家庭环境加剧了她的心理孤立和不安全感。
2.对子女的过度控制
出于对自己经历的恐惧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曹七巧试图通过严格控制和保护她的孩子来避免自己曾经的痛苦重演,但这种方式反而造成了孩子们的逆反和疏远,进一步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四)个人心理的变化
1.从抵抗到屈服
曹七巧最初可能还试图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但随着时间的积累,连续不断的挫败和打击使她的心理发生了扭曲,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多疑和神经质的人。
2.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
面对长期的压抑和痛苦,曹七巧发展出了一种变态的心理防御机制,即通过对子女的过度控制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她对自己无力感的一种补偿。她觉得,既然无法改变外界对自己的压迫和歧视,那么至少可以在家庭这个小范围内掌控一切,通过对子女的严格控制和保护,来弥补自己在外界受到的伤害。然而,这种心理机制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使得她的处境更加艰难。
(五)社会角色的期待与压力
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与维护者
曹七巧的一生深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她作为封建思想的受害者,经历了被迫的婚姻、家庭的冷漠、社会的歧视等种种不公。然而,在长期的压抑和适应过程中,她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种思想的维护者。她不自觉地接受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认为女性应该顺从、依赖、为家庭牺牲。这种矛盾的角色使她的形象更加复杂和立体,她既是受害者也是维护者,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个体心理的深刻影响[3]。
2.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曹七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期,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在她身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她成长于一个充满封建传统的家庭,但同时又面临着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变革。她可能渴望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但又被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规范所束缚。
结语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和命运经历了从婚前到婚后,再到有孩子后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束缚。通过对曹七巧这一形象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她们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参考文献:
[1]邱坤荣,沈学习.情欲、物欲煎熬下的女性市民的生活悲歌——浅析《金锁记》中对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88-90.
[2]李青利.曹七巧:戴着封建枷锁挣扎的畸形女人——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60-62.
[3]刘丹.压抑中生存的女性——解读《金锁记》中的曹七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68-69.
作者信息:刘伟,男(2003-10),汉族,四川遂宁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