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临床护理实践中基于健康教育的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方法及观察指标的创新分析

蔡桃枝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44期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无锡 214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评估心衰患者应用基于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心衰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分为2组,即:对照组(纳入25例)、观察组(纳入25例),对照组用常规临床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评价组间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1)自我管理能力在相关护理后对比,表示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心功能指标在相关护理后对比,表示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但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3)护理满意度在相关护理后对比,表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衰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衰;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

心衰属于目前常见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也是心脏病的严重表现,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而且5年存率较低[1]。心衰又为心力衰竭,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下心脏无法排出足够血量而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气促、心悸等症状;心衰是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2]。但在心衰的治疗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会因病情与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护理干预针对性,其的应用能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了解治疗与护理的作用,提高治疗及护理配合度。临床为了提高心衰的治疗效果,特采用了基于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通过让患者了解病情、治疗、护理,以此来提升治疗依从性,辅助提升疗效。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心衰患者,就对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时段为2023年1月—2024年2月,纳入对象为50例心衰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其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纳入25例)、观察组(纳入25例)。对照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年龄区间在58~86岁,平均(71.42±4.39)岁,病程区间在1~5年,平均(3.01±1.24)年;观察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0例,年龄区间在56~85岁,平均(71.94±3.9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00±1.09)年。基本病历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病情;②意识清晰,精神正常;③资料齐全,且依从性较好;④知情,并接受研究方法。

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沟通与交流障碍;③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先对患者的病情做好监测,做好基础护理与环境管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如下:

(1)健康宣教:利用多种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播放小视频、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等,讲解心衰相关知识,让患者从不同的层面了解自身的病情,明白治疗与护理的意义,减轻自身恐惧感。同时在健康宣教中利用不同的方式解答患者与家属的问题。(2)监测体质量:严密的监测患者的体质量,并以体质量数据为依据,评估心脏的负荷情况,以此来了解病情。先于清晨便后监测一次体质量,一周后评估质量的增长情况,如增加超过1.3kg,说明液体潴留出现,此时需要帮助患者控制好体重。(3)心理疏导:在治疗中给予患者一定的理解、与尊重患者,在与患者热情地交流中,应用正向思维去引导患者,让其倾诉身心感受,并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与安慰。为患者播放欢快的乐曲,使其身心放松。分享治疗成功案例,提高自信心。指导患者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调整心态,如冥想等。(4)用药指导:在患者用药治疗中需要先将用药目的向患者讲解清楚,再告知用药的方式,如说明药物名称、用法、作用,让患者明白正确用药的重要性,预防私自调换药物、药量、自行停药等现象的发生。(5)生活指导:在饮食中要求患者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保3—4g;病情稳定时可结合患者的病情与临床表现,指导相应的运动训练方式,如有氧运动,但要提前说明需要劳逸结合,不可熬夜。

1.3观察指标

对比自我管理能力,利用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护能力,每项0-10分,正向评分。

对比心功能指标,即LVEF、LVEDD、LVESD,利用心脏超声检测。

对比护理满意度,以自制量表评估,总分100分,有不满意、满意、较满意,分值范围<65分、65-85分、>85分,护理满意度=100%-不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3.0软件,本文收集的计量资料用()表示,检验时用t;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时用x2,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自我管理能力在相关护理后对比,表示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心功能指标

心功能指标在相关护理后对比,表示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但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不满意、满意、较满意分别0例、8例、17例,对照组:不满意、满意、较满意分别5例、9例、11例,护理满意度相比,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高血压、吸烟等群体出现冠心病的概率与普通人相比较高,而且还会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冠心病诱发心肌缺血,当心肌细胞的供血功能出现障碍后,会降低心肌的合成能力,致使心肌能量代谢出现异常,诱发心衰。而心衰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晚期综合征,故给予心衰患者科学、有效地诊治非常重要。目前,心衰治疗没有特效措施,只通过药物干预来促进血流动力学,减轻外周血管阻力,但对于部分老年患者来讲,因自身具有基础病,长时间用药会诱发耐药性,影响整体疗效。

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具有科学化、个性化的特点,其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强化护理干预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护理内涵,护士以友善、亲切的态度,利用尊重的语气与患者交流,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在宣教过程中,拉近护患距离,了解自身病情,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心衰患者应用基于临床护理实践下的健康教育,对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瑛.健康教育宣传对围绝经期心衰患者外周灌注指数自护能力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作风险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11):2090-2094.

[2]赵兰.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03):159-16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