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自我管理处方的阶段性改变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我管理处方的阶段性改变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共选择132例糖尿病患者,均为老年患者,研究选取病例时间段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随机分2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自我管理处方的阶段性改变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血压、血脂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舒张压、收缩压、TC、TG、HDL-C低于干预前,LDL-C高于干预前,研究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自我管理处方的阶段性改变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提升生存质量。
[关键词]自我管理处方;阶段性改变模式;老年;糖尿病;血糖;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
糖尿病作为以高血糖为特征的高发慢性终身疾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对疾病危险性的认知程度及采取的血糖控制手段[1]。有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在掌握较多疾病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后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能力,从而控制病情进展[2]。目前国内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宣教时随意性强、讲解内容单调、缺少系统评估方式、脱离实际患者需求等。自我管理除非作为一种新型个体化糖尿教育管理工具,其是以处方的形式将疾病自我管理相关技能和知识融为一体,患者在处方不断落实及改进后可形成持续疾病教育及管理行为改变闭环,最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3]。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基于自我管理处方的阶段性改变模式干预,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择132例糖尿病患者,均为老年患者,研究选取病例时间段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随机分2组各66例。对照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65-80(72.17±6.01)岁;病程1-15(10.33±3.06)年;体重指数为20-28(24.75±2.03)kg/m2;研究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65-82(72.38±5.92)岁;病程2-15(10.60±3.11)年;体重指数为21-28(24.81±2.15)kg/m2。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65周岁;病程≥1年;意识清晰,行动自如;具有正常沟通能力;自愿参加此研究。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病变;合并严重心、脑、肾、足等并发症;生活无法自理;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集中授课,向其详细讲述糖尿病相关知识,并给予其正确饮食和运动指导。出院后每月参加一次糖尿病教育大课堂,每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并为患者提供24小时服务热线,对有自我管理方面问题者可至糖尿病护理门诊处咨询。
1.2.2研究组(1)建立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内分泌科医师、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以及心理咨询师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2)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及自我管理处方。干预人员根据《2017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制定的《老年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对患者进行个案评估,处方中的血糖控制目标参照《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制定,由专科医师、营养师给予其个体化的诊疗及护理方案。(3)多阶段改变策略。①前意向阶段。此阶段为患者在院期间,干预人员采取共情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给予患者充分情感支持,与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②意向阶段。干预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其知晓改变过往错误饮食和行为方式的好处,并取得患者家属及同伴的支持,帮助其解决改变错误行为。③准备阶段。此阶段及以后均为患者出院后阶段。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顾活动表得分及其血糖情况制定随访时间。对日常生活自我照顾活动表评分在23分以上者,表示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好,每月面访一次;对评分在17~23分者,表示其自我管理能力一般,每2周面访一次;对评分在17分以下时表示自我管理能力差,每周面访一次。④行动阶段。面访3月后,评估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末梢血糖水平调整随访周期。对老年患者无相关并发症,HbA1c<7.5%,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则表明控制较理想;对已有相关合并症及并发症者,控制目标为:HbA1c<8%,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根据此目标,患者面访3月后,代谢指标达到标准理想范围,则每月面访一次,若未达到该范围,则每2周一次面访。⑤维持阶段。患者按时完成制定目标后制定下一步目标;对未能按时完成制定目标者,干预人员与其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新目标。
1.3观察指标
(1)血糖控制情况(2)血压及血脂水平(3)自我管理行为(4)生存质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情况共选择132例糖尿病患者,均为老年患者,研究选取病例时间段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随机分2组各66例(均P<0.05)。见表1。
2.2血压及血脂水平干预6个月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TC、TG、HDL-C低于干预前,LDL-C高于干预前,研究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自我管理行为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2.4生存质量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且老年人为高发人群,随着老年糖尿病基数的不断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使老年人致死率、致残率也随之提高,对其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学历水平较低,且记忆力已明显下降,其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理解程度较低,且自身自我管理意识缺乏,因而自身血糖水平控制较差,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6]。
此次研究观察到,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基于自我管理处方的阶段性改变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分析原因为,自我管理处方属于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措施,其不仅可在多方面辅助治疗疾病,且能够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监控。本研究将自我管理处方与阶段性改变模式相结合,从不同方面对老年患者实施干预,促使其有效血糖等指标。此次研究观察到,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评分中除运动维度,自我管理行为其他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基于自我管理处方的阶段性改变模式对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显著效果。分析原因为,自我管理处方与常规健康宣教的区别在于,其可给予患者个性化、高质量护理服务,为不同患者制定针对性自我管理处方,且干预人员根据患者接受能力、目标完成情况动态化制定处方内容,适时对处方内容进行增减,从而确保每项内容均可落实。通过阶段性改变模式让患者在不同阶段接受针对性干预,使其循序渐进地完成行为改变,不断提升内驱力,最终提高改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此次研究观察到,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分析原因为,通过阶段性改变模式的五个阶段,为其出院后行为改变提供量化衡量指标,干预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其处于的阶段,并结合其个体状况,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可达到目标的策略及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管理处方的阶段性改变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提升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燕,聂会娟,马征泽,等.怀旧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6):1265-1267,1275.
[2]李素军,李伟芳,路政,等.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1):36-39.
[3]Rajpal A,Sayyed Kassem L,Aron DC.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elderly pati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Expert Rev Endocrinol Metab,2021,16(4):181-189.
[4]张先庚,李燕,张夏梦,等.正念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血糖和抑郁水平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3):340-343.
[5]van Smoorenburg AN,Hertroijs DFL,Dekkers T,et al.Patients’perspective on self-management:type 2 diabetes in daily life[J].BMC Health Serv Res,2019,19(1):605.
[6]李莉,朱晓珍.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运动干预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7):177-180.